“他的聲音如此的生動,就像幫你敞開心中的音樂大門”這是我聽完何燁聯獨奏音樂會后的第一個想法。
這次他來到星期廣播音樂會,帶來了九首作品。每一首作品都有自身的風格,而何燁聯的演奏幾乎完美,總是使人不得不信服。
第一首是美國作曲家馬克·桑莫的作品“朱莉奧”,充滿著爵士與搖滾的風格。一開始pizz.的出現讓全場無比的安靜。他的旋律優美動聽,總是那么的吸引人。這首作品的最大特點是采用了類似吉他演奏方式的掃弦的方法來演奏特殊的pizz. 這種現代表現方式對中國觀眾來講是非常陌生的。但是他依然非常自信的心態完成了無伴奏“朱莉奧”。
第二首是貝多芬的C大調第四大提琴奏鳴曲,作品102。這是貝多芬晚期奏鳴曲,作曲成熟,音樂動聽,有著強烈的貝多芬自有的風格。第一樂章是行板-活潑的快板。他的聲音非常的古典,而何燁聯演奏的非常的到位。與鋼琴交叉的地方也是天衣無縫的連接了起來。第二樂章是慢板。何燁聯的演奏讓我無法自拔,聲音的鏈接以及柔弦的鏈接幾乎讓人驚嘆。而在拉到低音區時聲音如此的渾厚。第三樂章是快板。何燁聯幾乎用完美的音準來完成第三樂章,這也是我非常羨慕的一點。
第三首是皮亞佐拉的華麗大探戈。他散發著濃郁的tango色彩。何燁聯演奏時強烈的表現出tango的理性與感性互相之間不斷拉扯的某種神秘力量,他孤獨而優雅。他的演奏技巧非常好。在這么高難度的技術曲子里,他的換把非常干凈,完美與鋼琴融入到一起。
第四首是沙漢昆的牧歌。這是內蒙古的的民歌為基礎發展而來的。他拉的非常之感人。這也是個人最喜歡的中國作品之一。
第五首是斯萬特·亨利森的黑色的奔跑。他有著濃烈的爵士與搖滾的風格。他有著傳統大提琴演奏方式和吉他掃弦的演奏方式,比如打琴板與復雜節奏。他的演奏自由如水,能看出來他對現代派以及爵士非常了解。
第六首是舒曼的獻詞,;李斯特改編的。由何燁聯鋼琴搭檔羅婭敏(Yasmin Rowe)演奏,而她有著非常吸引人的氣場。這首曲子非常動聽,有著非常感人的力量,因為舒曼在1840年,與克拉拉婚禮現場為她演奏。羅婭敏的演奏讓我們體會到了飽滿的幸福感。
第七首是這場音樂會的high-light,是門德爾松的D大調第二大提琴奏鳴曲,作品2號,是門德爾松的晚期作品。聽說這首是他個人保留曲目。第一樂章是采用奏鳴曲式。他簡潔,熱情,充滿陽光的姿態把第一樂章展現給我們。第二樂章是小快板。他的bow articulation是極其驚人的。色彩變化也是非常的動聽。第三樂章是慢板。非常感人的鋼琴與大提琴交叉在一起,讓我們感覺仿佛來到了天堂。第四樂章是快板。何燁聯技術扎實,左右手準確干凈。當他拉到優美的旋律時,總是讓人精彩不停。他對音樂的理解以及對比度很鮮明,也很干凈利落。
第八首是凱帕斯汀的詼諧曲。風格根據于西方古典音樂,有添加了后古典藝術與現代流行音樂。演奏充滿著濃烈的搖滾和爵士風格。表現出現代人的滑稽。
第九首是黃海懷的賽馬,由卡特·瓦內改編。他的音樂氣氛很奔放,還加入了澳大利亞民歌。何燁聯演奏的非常的熱情奔放。
何燁聯這次在中國首次公開獨奏音樂會,他給我們帶來了東方與西方,古典與浪漫,傳統與爵士風格的作品。他的演奏充滿著生動感,有著古典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