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資料圖片)
因為“天價票”被輿論炒得沸沸揚揚的王菲演唱會,在臨近開唱之時,再次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
即將于本周五晚上演的王菲“幻樂一場”演唱會,近日遭業內多方爆料,其曾被瘋狂炒至萬元甚至十多萬元的門票,遭遇“滑鐵盧”,除了售出少數低價票外,大量高價票滯銷,甚至不惜掉價出售。一場演唱會被炒成了股市,如今遭遇崩盤,粉絲經濟難道不靈了?近日,對娛樂圈持續關注的萬達集團董事王思聰對此評價“殺雞取卵、竭澤而漁”,其背后的種種糾葛,究竟觸動了誰的利益?
“天價票”被超高溢價玩砸了
今年年中,王菲宣布將于12月30日舉辦“幻樂一場”上海演唱會,不僅將大玩VR直播,其官方票價也成為輿論焦點。這場宣稱只辦一場的演唱會,票價僅分為三檔:1800元、5800元和7800元。
查閱一下過往的一線歌手演唱會售價,2016年張學友在廣州的某演唱會分為四檔價位:580元、780元、980元、1280元和1680元;而另一位一線歌手陳奕迅的演唱會價格檔次則分得更細,從280元最低價到1880元最高價,中間足足劃分了8檔。最低票價超過很多歌手演唱會的最高票價,也難怪此次王菲演唱會的門票價格,被稱為“天價”了。
不僅如此,12月5日,大麥網開通王菲“幻樂一場”演唱會第一波售票,規定每位用戶限購兩張,根據其公示數據顯示,當晚8點后,39萬人同時在線,門票在32秒內售罄。然而,隨后大量被炒至數萬元的黃牛票在市面流通,甚至推出了買一送四的“禮包”:一張門票開價25000元,買一張附贈多個奢侈品牌的伴手禮——王菲紀念版項鏈一條、香水一瓶、手包和錢包各一個。不過,愿意為這樣的虛高溢價買單的歌迷仍是少數,曾參與過“搶票”的歌迷陳小姐透露:“正價票沒有搶到,對于這些被炒得虛高的票,也沒有興趣了,畢竟還是要保持理智的。”
12月19日,NewRadio網絡電臺創始人、微博簽約自媒體人楊樾連發數條微博,揭秘王菲演唱會門票內幕。他表示,大麥網只分到800張門票,全場8900張票的大多數都在票務代理騰訊微票兒、白玉蘭和羅盤文化手中;騰訊微票兒因為賣不動王菲的票,在開售20小時后撤下項目,把票轉給牛魔王平臺;目前7800元的票隨便買,根本賣不出去。
長江商報記者在多個票務網站和購物網站查詢發現,目前王菲“幻樂一場”演唱會項目下,標注“在售”或者“預訂”的演出票都是原價出售郵寄到家,有的現票甚至已經低于票面價值出售。
市場預估不足 票價定位出現偏差
據悉,此次拿到王菲演唱會主辦權的,是上海白玉蘭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在目前票務被虛空架高,即將“滿盤皆輸”的局面下,日前,白玉蘭文化負責人莊鳴坦言:“我們作為承辦方和主辦方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控制的,這次演唱會的贊助商就有十多家,每家贊助商都會拿到一定量的票。贊助商擁有使用權,他們怎么去處置這些門票,我們完全不干涉。”據了解,這場演唱會背后確實有多個入股方,不過白玉蘭作為上海梅賽德斯奔馳中心的場館運營方占據了不小的份額。
據莊鳴所言,此次主辦方手上的票流向了三方:大麥網、贊助商和明星主辦方親友的內購。對于票價此前異常的高波動,他直言:“是我們對市場的預估偏低了,才會有溢價。如果說我們對市場的預估正確,票價定位好了,就不會有這種情況發生。但是對于我們主辦方來說,我們的想法是在一個合理的利潤下,不會把價錢定得特別高,給所有的二級市場留一個運作的空間。”
據業內人士透露,在演出生態圈內,票務的代理銷售有著多層代理機制。對于主辦方來說,票務的銷售分為一級代理、二級代理和三級代理。 一級代理主要指大麥、永樂這樣的線上官方代理平臺,票價相對穩定,同時不排除有倒票出身的公司,利用特殊渠道拿到預售票,例如這次參與售票的牛魔王;二級代理就是能分到一定票額,并且通常通過在線網店等渠道進行銷售的,這樣所謂“代理演出門票”的店在電商購物網站上有許多,票務價格也會跟隨市場進行波動;三級代理則是最通常意義上所謂的“黃牛”,依靠微博、朋友圈以及到現場賣票等渠道進行販售,這類票售價波動更大,囤票風險也最大——通常在演出開場后即出現大幅“跳水”。
“竭澤而漁”的粉絲經濟 歌迷最“受傷”
作為王菲的復出演唱會,“幻樂一場”演唱會備受其歌迷期待,加之又選擇謝霆鋒擔任CEO的數字王國輔助VR直播的方式,可謂噱頭十足。“1800、5800、7800”的超高票價本身就是對傳統演出市場的挑戰,業內人士估算,梅賽德斯奔馳中心能夠容納18000名觀眾,整場演唱會光門票就能達到1億4000多萬元的收入。不過據了解,光王菲的出場費就高達1.2億。考慮到藝人、場地、設備、直播等等連環因素,分攤下來也只能算是“不賺不賠”,因而其背后有多達十余家的贊助商參與。
王思聰半只腳踏進娛樂圈,對王菲演唱會門票崩盤事件,他也忍不住發表看法:“演唱會行業的每一個環節都賺錢,只分賺多賺少,怎么決定賺多賺少呢?就在于誰強勢。”他透露,票價越低,歌手分得越少,反之亦然。一個一線明星的內場票價,在這里成了最低價,“為何說這次是一個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的事情?因為根本不給二級市場留空間啊,二級市場掙不了錢啊!”
率先爆料的自媒體人楊樾表示:“人們越來越默認演唱會消費是粉絲經濟的一部分,但事實上,演唱會消費首先是一種文化消費,其次是一種娛樂消費,粉絲經濟只能算是文化消費的一部分,不能反過來認為演出消費是粉絲經濟的一部分。”說到底,演唱會消費的還是觀眾和歌迷,所謂的“手握王菲票等于身份象征”的那一套說辭在此刻也無人買賬了。
一手好牌打成如此窘境,本周五演唱會還依然要如期舉行。從前期的饑餓營銷到如今爛在手上的大堆票務,主辦方、藝人,乃至線下各級分支在這場鬧劇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最終,或許正如王思聰所言:任何情況下,受損的都是歌迷。記者紀文君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