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峽導報報道廈門的酒店、旅館,數以千計。可被監管的,不足百家。
“星級飯店的旅游服務質量監管部門是旅游局,但被稱為‘無星級酒店’的經濟型酒店、小旅館等游離在監管之外。”一酒店從業者直言,缺乏規劃、衛生質量服務水平參差不齊。
如何監管這些無星級酒店?昨天,導報記者邀請部分民主黨派、政協委員、“10+1”顧問團專家等,一起走進本期的“兩會議事廳”,討論對策。
現狀 “無星級酒店”游離在監管外
導報記者調查了解到,近年來,“無星級酒店”成為旅游住宿重要力量,而廈門“無星級酒店”又發展迅速,尤其是鼓浪嶼、中山路、曾厝垵、黃厝、火車站、集美學校和廈門北站附近,招待所、經濟型酒店和家庭旅館等無星級酒店增長很快。
這些無星級酒店,雖然有的持有旅館住宿業《特種行業許可證》正規經營,但許多卻無法通過消防審批,更沒有《特種行業許可證》,游離在監管之外。由于各種因素,許多家庭旅館、公寓式酒店等沒有合法證照,無證經營,缺乏統一行業監管,處于自由發展的狀態,對環境、衛生、安全和社區產生很多負面影響,衛生質量和服務水平參差不齊,與游客出現各種糾紛處理難度大。
對策 建管理機構和評價系統
市政協致公黨界別提案建議,建設“無星級酒店規劃發展中心”,明確將“無星級酒店”納入政府監管范圍,通過制定各種規范標準及檢查機制,分類管理,組建區域性協會,促進廈門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提案指出,以“無星級酒店規劃發展中心”為依托,組織社會力量,建設民間非盈利性、政府資助的“無星級酒店”接待設施衛生服務質量第三方評價系統,對合規經營旅館招待所和家庭旅館加強業務管理,通過網絡和現場予以公示公告,鼓勵合法經營,打擊非法經營。爭取推出“無星級酒店”衛生與服務標準,形成“廈門無星級酒店評價體系”。
同時,發揮旅游院校力量,結合科學研究和實地調研,組織“廈門無星級酒店白皮書”,針對“無星級酒店”的區域性發展制定發布規劃,分類指導設計引導,引導行業良性發展。同時,打通學生實習和無星級酒店人力資源通道,滿足雙方需要。
專家團
成立民間區域協會“自治”
嘉賓:董啟農
“不同區域要分類管理,組建區域性的自治協會,讓民間行業協會配合政府部門對‘無星級酒店’進行監管,這樣的辦法很值得推廣。”董啟農認為,成立民間區域協會“自治”,在“無星級酒店”管理方面是很有必要的。
董啟農說,以鼓浪嶼為例,2008年成立的鼓浪嶼家庭旅館協會目前已有90多家會員單位。協會通過共同協商制定行業標準,進行評級審核以配合相關部門的監管。“讓鼓浪嶼人和政府一起來管鼓浪嶼”的理念已經取得了成功,這樣的方法同樣適合于島內興起的曾厝垵和黃厝的家庭旅館。
他還建議,可以借鑒臺灣家庭旅館的經驗,依靠民間行業協會進行監管,通過統一的標準進行管理,使協會成為政府部門監管的重要環節,政府與協會互相配合共同維護好酒店行業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