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遵兩地人社部門聯合舉辦線上招聘會。
人力資源與產業需求如何精準適配?近日,市人社局一系列活動給出了一個生動的答案——組織廈門時代等重點用工企業“走出去”,赴貴州遵義開展為期三天的招工引才活動;通過“直播帶崗+線下招聘+校企對接”組合拳,為廈門重點企業搭建“零距離”對接平臺,活動累計吸引4800人次參與。
今年以來,市人社局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實施“技能提升、人才評價、提質挖潛”三大行動,讓人力資源與產業需求高效對接。
統籌抓好培訓教育就業
著眼廈門“4+4+6”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要求,我市統籌抓好培訓、教育和就業,實施技能提升“強基工程”,提升勞動者就業能力素質。加大技能培訓力度,實施“企業新型學徒制”“企業職工崗位技能培訓”等項目,今年以來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1.88萬人次,撥付資金1961.54萬元,助力企業培養實用技能人才。推進“金磚+”培訓計劃,為全國16家先進制造業和高端服務業企業員工提供示范性技能提升培訓。構建產教融合培養體系,成立廈門市技工教育聯盟,首批吸納148家優質企業和10余所技工院校入盟,推動廈門技師學院與韓國韓中新科人才交流中心、三育保健大學建立職業教育合作關系。
打通人才評價機制堵點
我市積極探索打通人才評價機制堵點,立足廈門市優勢產業,以專業技術和職業技能等級評價為核心,拓寬各類人才發展通道。在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10個領域試點“能力+業績”職稱評審改革,評出高、中、初級工程師近5000人。積極構建與國際接軌的人才評價體系,在已有125項目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國際職業資格認可覆蓋范圍。建立外籍人才評價綠色通道,為太古飛機、新科宇航等我市重點產業企業認定緊缺人才32人,推動“金磚+”技能認證與國際接軌。深化對臺職業資格采認工作,落實大陸首部直接采認臺灣地區職業資格的地方性法規。
動態調整勞動力開發方向
聚焦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等新業態需求,我市動態調整勞動力開發方向,加速釋放新質生產力對就業的拉動效應。實施“技能照亮前程”行動,根據產業升級需求,動態更新緊缺工種清單目錄,引導技能人才流向高增長領域就業,6月份發布146個職業培訓需求工種(包括76個急需緊缺工種)目錄,促進技能人才培養和市場需求有機銜接,進一步開發勞動力“蓄水池”。
目前,全市登記在職職工保持在260萬人左右,就業局勢總體穩定;全市人才達到170萬人,技能人才100.43萬人,高技能人才55萬人,為廈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力資源支撐。
數據
全市登記在職職工260萬人左右
全市人才170萬人
全市技能人才100.43萬人
全市高技能人才55萬人
(廈門日報記者 何無痕 圖/市人社局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