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小雪節氣——歷法上冬季的第二個節氣,受冷空氣影響,廈門白天依然有涼意,夜幕降臨,北風呼嘯,有了些許“冬味”。氣象部門預測,今明兩天冷空氣稍有減弱,我市維持晴好天氣,氣溫變化不大,然而后天起,雨水來襲,市民要備好雨具。
監測數據顯示,昨天我市城區最高氣溫22℃~24℃,夜晨最低氣溫14℃~17℃,地處島外高海拔山區的同安軍營村氣溫又跌至個位數,僅9.3℃。
今明兩天廈門維持晴好天氣,雖然仍有冷空氣滲透而至,但實力減弱,城區最高氣溫22℃左右。不過,夜晨依舊涼意如浸,最低氣溫為16℃上下,市民還是要注意多穿些衣服。
預計,后天我市氣溫將有小幅回升,城區最高氣溫可達24℃,夜晨最低氣溫升至17℃。但屆時冷暖空氣交匯,將釀出陣雨天氣,而且北風較強勁,陰冷的感覺又會困擾我們。
大后天起,新一股較強冷空氣來襲,帶來明顯降溫、降水及大風天氣。26日城區最高氣溫降至19℃,夜晨最低氣溫17℃。預計28日,我市夜晨最低氣溫僅12℃。
(廈門日報記者 朱道衡 通訊員 林敏丹)
【相關】
氣象學上廈門11月18日入秋了
刷新“最長夏季”紀錄
11月17日夜間,本輪較強冷空氣的主力部隊陸續抵廈。一夕之間,鷺島從“(農歷)十月小陽春”轉為“楓葉荻花秋瑟瑟”。昨天,廈門本站最高氣溫22℃,夜晨最低氣溫15.9℃,日平均氣溫低于22℃。
氣象學上,下半年首次出現連續5天日平均氣溫在22℃以下(不含22℃),才被認為真正入秋。從11月18日到22日,廈門終于達到了這個標準,成功叩開了秋季的大門,11月18日也就成為今秋的初始日。
此前,本報曾報道過:按照氣象學的入夏標準(連續5天日均氣溫超過22℃),廈門今年于4月12日“入夏”。這樣算來,今年廈門“夏季”到11月17日為最后一天,持續220天,刷新了“最長夏季”紀錄。
據悉,1953年至2023年,廈門最長夏季出現在2015年,長達212天,其次為去年(2023年)夏季長達211天。
氣象專家表示,全國性的氣象學劃分四季,對廈門意義不大。按照我市氣象部門劃定,廈門季節劃分為:夏季(7月至9月)、秋季(10月至11月)、冬季(12月至次年2月)。按此標準,12月1日廈門即進入冬季。
(廈門日報記者 朱道衡 通訊員 蘇志重)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廈金號”盾構機刀盤順利下井2025-04-27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