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磐基中心廣場人頭攢動,眾多老字號齊聚一堂,仿佛打開了一扇時光之門,展現歷史沉淀下的醇厚韻味——“廈門老字號授牌儀式”在這里舉辦。23家新獲認定的“廈門老字號”與100家通過復核的“廈門老字號”正式被授予牌匾和標識使用權,其中,包含南亞、啟原、福祥和富山4個臺資品牌和1個港資品牌金日。
“為愛撐傘”,這是一句不少廈門市民耳熟能詳的廣告詞——它源于20世紀80年代創立于中國臺灣省彰化市的啟原洋傘。1991年8月10日,啟原洋傘在廈門創立。“30多年來,我們堅持用良心做好每一把傘,今天獲得‘廈門老字號’我們非常激動。”剛剛加入“老字號”大家庭的廈門啟原洋傘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蔡淑貞說,傘不是單靠機器就可以完成的,它是傳統非物質文化的載體,就像啟原洋傘的“心語”——縱使千根骨,終歸一點心。“加入‘老字號’大家庭以后,我們希望帶著這項傳統技藝,走得更遠、更有力。”
老字號,是商業品牌,更是歷史文化傳承的符號和精神象征。一年來,我市在大陸率先將港澳臺資企業納入地方老字號,共有“金門高粱酒”等8個臺資品牌和1個港資品牌獲評“廈門老字號”,此舉在大陸是首創,也是我市探索兩岸融合、深化經貿合作的具體實踐。
廈門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經歷多年的培育和發展,我市擁有17家“中華老字號”、20家“福建老字號”、127家“廈門老字號”。當中既有傳承百年、發端于20世紀初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老商號,也有創立于改革開放初期的新一代企業,還有20世紀90年代扎根廈門的港臺企業。
活動現場,由市商務局編印的《廈門老字號名錄》首次登場。該書整理了廈門市行政區域130家老字號企業,對各老字號的始創時間、創始人、主要產品、技藝、服務和企業發展歷程等方面做了介紹,為“老字號”立傳,給傳承廈門的老字號品牌文化留下寶貴財富。
此外,我市于去年11月全新啟用的“廈門老字號標志標準式樣”也在現場展示——新獲授牌的“廈門老字號”將獲準使用這一標準式樣標志,可在相應產品或服務的包裝、門店裝潢、各類資料、廣告宣傳及互聯網等媒介中規范使用統一標識。記者看到,廈門老字號logo以篆刻形式融合“廈門”和“號”字組合,中英文相結合,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和國際化要求,規范展現廈門老字號形象。
(廈門日報記者 沈彥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