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近一年,同安一批古籍修復完成。
歷時近一年,10種24冊古籍經修復煥發新生,其中包括《同安縣志(嘉慶)》、《易經存疑》、《海疆要略必究》(咸豐版)、《鷺門同詠集》等。昨日記者從同安區文化事務中心了解到,此次修復對于促成專業性的合作交流、提升古籍保護及利用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同安區優先挑選破損較為嚴重和內容涉及廈門地區的古籍,該古籍均出現不同程度的酸化、老化、蟲蛀、撕裂、缺損、破皮、開口、霉變、褶皺等病害現象。此類破損形式在后期存藏中極易發生斷裂、脆化、缺失等更為嚴重的問題,也不利于讀者的查閱需求,急需進行保護性修復。
對于文獻不同程度的病害現象,同安區秉承“修舊如舊、過程可逆”的修復原則,運用“揭、去霉、脫酸、溜口、補、加固、襯”等古籍修復技法完成了對書冊的修復,修復后的古籍書頁平整,書口位置準確,折縫平直,字跡完整,裝訂中無顛倒書頁情況,妥善解決了古籍存在的病害,達到預期,最大限度保存古籍歷史信息,延長了古籍使用壽命,更好地傳承保護歷史文化遺產。
目前,同安區圖書館現有古籍7075冊、民國時期線裝書8500冊,是館藏的一大特色,具有較高的文獻研究價值和文物價值。
(文/圖 廈門日報記者 盧漳華 通訊員 葉智聰)
鏈接
翔安劉五店志首發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曾嫣艷 通訊員 劉春榕)為慶祝翔安建區20周年,推進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打造鳳翔街道劉五店老街文化品牌,日前,歷經三年多編纂的《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志》正式首發。
首發當天,在劉五店居民和社會各界人士共同見證下,《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志》揭開面紗,向大家講述“劉五店”的故事。活動中,主辦方向我市各區作協、圖書館、方志辦等單位贈書,大家共同品讀關于劉五店的發展變化與歷史文化。
編委會主編許初水介紹,《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志》記載了當地從命名至今一百多年的歷史,詳細記載了當地的民風習俗、生態環境、特產資源等,以及靠海為生的劉五店人戰勝自然災害的不屈精神,是一部全面、系統的綜合性文獻。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廈金號”盾構機刀盤順利下井2025-04-27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