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廈門火炬高新區企業燕之屋在港交所掛牌上市。至此,廈門火炬高新區今年來已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4家,另外3家分別是:路橋信息(北交所上市)、亨達海天(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和思泰克(創業板上市)。
上市公司數量和質量歷來是觀察區域經濟活力和韌性的重要指標。截至目前,廈門火炬高新區已培育境內外上市公司27家。2022年度福建省重點上市后備企業中,廈門火炬高新區有54家企業上榜。在最新公布的“2023年度擬新增入選‘福建省重點上市后備企業庫’”名單中,廈門25家企業上榜,其中15家在火炬高新區。
上述“成績單”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火炬高新區推動企業上市所取得的積極成效。近年來,火炬高新區通過專項政策、專業服務、專庫培育、專人跟蹤等多措并舉,鼓勵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做大做強,壯大資本市場“廈門火炬”板塊,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上市公司中專精特新企業占比高
從分布行業來看,廈門火炬高新區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數字經濟、先進制造、環保等產業領域,其中,專精特新企業占比較高,不少是“隱形冠軍”“單打冠軍”,如今年11月底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的機器視覺企業思泰克和今年8月在北交所上市的路橋信息。
思泰克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錫膏檢測系統(SPI)領域深耕了十多年——作為SMT(表面貼裝技術)產線的重要一環,SPI有助于提前發現錫膏(一種新型焊接材料)印刷缺陷,降低產品不良率。如今,思泰克在3D SPI領域居國內領先地位,已進入富士康、比亞迪、海康威視、立訊精密、欣旺達、VIVO等知名企業的供應商體系。
路橋信息系廈門企業“北交所上市第一股”。公司是國內較早從事交通信息化的企業之一,其產品和服務覆蓋軌道交通(含BRT)、智慧停車(靜態交通)、公路與城市交通等綜合交通“建設、管理、養護、運營、服務”全過程應用場景。公司堅持科技創新“練內功”,曾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梯度培育事前服務 助力企業上市
企業上市是一項系統工程,為發掘、培育和促進企業上市,火炬高新區注重梯度培育、事前服務,持續完善要素供給。
早在2018年,火炬高新區管委會專門成立企業上市工作領導小組暨上市辦,并印發《廈門火炬高新區支持企業改制上市管理辦法》,與市里政策相疊加,為有志上市的企業提供更精準、務實的服務和支持。
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火炬高新區一方面優化服務模式,延伸服務觸角,通過聯動市、區各有關部門,為企業提供“便利直通車”服務,解決企業改制上市過程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和個性化難題;另一方面,高新區對擬上市企業實施“一事一案”專人跟蹤幫扶,解決企業智能化改造、資金對接等需求和問題。
專精特新企業漸成上市主力,是近年資本市場呈現的新特點。今年來,火炬高新區著重圍繞專精特新企業,量身定制政策解讀、融資路演項目對接會等多場服務活動。與此同時,火炬高新區搶抓北交所擴容機遇,舉辦北交所IPO專題活動,邀請行業專家對新發布的北交所“深改19條”政策做詳細解讀,幫助企業更好地擁抱資本市場。
火炬高新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高新區將繼續秉承“儲備一批、培育一批、改制一批、輔導一批、上市一批”的思路,進一步完善專家顧問結構,堅持選育并舉,對有潛力的優質企業實施分層、動態管理,提供個性化服務,推動企業盡快與資本市場接軌。
(廈門日報記者 林露虹 通訊員 管軒 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