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上午,2023年全市教育重點工作新聞發布會在市教育局舉行。會議介紹了今年我市教育系統將重點關注的工作內容。
項目建設
新建46個中小學幼兒園 預計可增學位5.9萬個
據介紹,今年我市將推進補短板教育項目120個。其中,計劃竣工46個、續建33個、開工41個,新增學位5.9萬個,9所普通高中學校及1個中小學生綜合實踐基地將于秋季建成投用。
市教育局發展規劃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我市大力推動補短擴容工程,學位供給量屢創新高,連續三年學位供給量超過4萬個,去年達到8.3萬個,為歷年之最。今年我市將繼續保持學位的高位供給,將建成46個中小學幼兒園,累計提供學位可達5.9萬個。
除了新建學校,今年還將啟動“百校煥新”工程,對老舊校園更新改造,提升校園空間利用率和環境品質。根據計劃,將用1-2年“微更新”改造100所以上“老破舊”學校,修繕提升老舊基礎設備,激活低效空間,營造安心、舒心、放心的校園環境。
四大行動
幼兒園公辦率力爭58%以上 推動區屬高中創辦特色學校
今年,我市將實施四大行動,全面推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一是學前教育優質普惠提升行動:多渠道擴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重點推進公辦幼兒園建設,力爭全市幼兒園公辦率達到58%以上,加快形成幼小科學銜接的良好教育生態。
二是義務教育提質擴優行動:聚焦以提升質量為本的課堂教學改革,完成義務教育管理標準化、教改基地校省級評估,指導各區進一步創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區)”。
三是區域高中多樣化發展行動:深化與中國教育學會、德旺基礎教育研究院的合作,推動區屬高中創辦特色學校,形成優質品牌創建與多樣化有特色共同發展的辦學格局。
四是特殊教育融合發展提升行動:出臺廈門市“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完善從學前至高中階段的特殊教育辦學體系,以現代化信息技術支撐特殊教育優質發展。
三大“組合拳”
分層教育向分類教育轉變 高中教學“片區管理”
據介紹,今年我市將通過三大“組合拳”推進區域高中特色多樣化發展建設。
一是推動特色高中培育。推動8所市級高中特色發展建設校、23所特色項目建設校和11所省級特色示范項目培育校考核與交流,支持各校在“科技、人文、體育、音樂舞蹈、美術、普職融通”等領域特色發展;支持區屬高中積極開展特色示范項目培育,推進區屬高中錯位發展和特色發展,引導高中校由分層教育向分類教育轉變,形成優質品牌創建與多樣化有特色共同發展的高中辦學格局,進一步完善廈門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
二是實施高中教學“片區管理”。根據教育規劃,2023年秋季計劃開辦7所區屬高中,為推動新建校的順利開辦,加大市屬優質高中與區屬高中對口幫扶力度,健全完善幫扶機制,實施高中教學“片區管理”,為促進區屬高中教師專業成長和教育教學改革提供有力支撐與服務。
三是繼續實施“普職融通”試點。在2022年普職融通工作的基礎上,擴大試點范圍,并對普職融通班的學生建立“一生一檔”,進行學業水平的跟蹤,同時加強“普職融通”課程研究,為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
課后服務
學校覆蓋率實現100% 建立培訓機構年檢制度
在“雙減”提質增效方面,今年我市將繼續深化教學改革,加強中小學生“五項管理”,開展省級義務教育教改實驗,全面推行校本作業,高質量實施“5+2”課后服務模式,實現有需求的學生100%參與,學校覆蓋率100%。
同時,建立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年檢制度,試行開展非學科校培機構星級創建,建立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參與學校課后服務機制,深化鞏固“雙減”成果。
高等教育
引進境內外一流高校來廈 提升科研創新發展能力
在高等教育方面,我市將全力支持在廈高校“雙一流”建設,推動省級職業教育“雙高計劃”建設,推動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升本,圍繞“4+4+6”現代產業體系調整設置專業,遴選建設首批市級應用型本科高校高水平專業。
同時,推動引進境內外一流高校到廈門舉辦學科院所,提升科研創新發展能力。
提升素養
舉辦100場以上公益活動 創建智慧校園達標校
今年,我市將牽頭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閩西南”區域聯盟工作。同時,開展第十五輪“進社區進家庭”活動,舉辦100場以上心理健康教育公益活動。
此外,我市還將推進智慧教育平臺的普及應用,創建至少30所智慧校園達標校,全面提高師生數字素養與技能。加大優秀教育人才引進力度,持續推進“名師出島”行動和班主任隊伍提升行動,夯實教育現代化師資保障。(記者 郭文娟 通訊員 傅春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