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數據)
(據市統計局數據推算)
(《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數據)
(本報調查數據)
這些天,一份《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成了網友吐槽的對象。對于報告中“城市家庭平均資產247.60萬元”、“自有住房擁有率為89.68%”等數據,不少網友大呼自己“拖后腿”。記者發現,報告與廈門市統計局和本報調查的數據“打架”了,從統計部門的數據推算,2010年,我市家庭的平均資產為38萬元。
家庭資產:38萬VS121萬
與統計局的數據相差3倍多
《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下稱《報告》)由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發布,是由全國25個省、80個縣、320個社區共8438個家庭的抽樣調查數據匯總分析形成。由于該中心由西南財經大學與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金融研究所共同成立,這也使報告染上了一層“官方”色彩。
《報告》中最吸引眼球的,無疑是這樣一組數據:截至2011年8月,中國家庭資產平均為121.69萬元,城市家庭平均為247.60萬元,農村家庭平均為37.70萬元。然而,這與我市統計部門發布的數據相去甚遠。
2011年9月,廈門市統計局發布了“2010年廈門市資產負債狀況簡析”,2010年,我市居民(含城鎮常住居民戶、農村常住居民戶和城鄉個體經營者)的人均資產為15.78萬元。
而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我市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42人。按此推算,當年我市居民的戶均資產為38.19萬元,遠遠少于《報告》所給出的數據。即使按三口之家計算,一個家庭的資產也只有47.34萬元。
數據出入主要出現在房產等非金融資產上。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0年,我市居民住戶部門擁有的非金融資產為3403.04億元,金融資產為2009.48億元。按此數據推算,我市戶均非金融資產為24.01萬元,戶均金融資產為14.18萬元。
而《報告》稱,在我國城市家庭平均擁有金融資產11.2萬元、其他非金融資產145.7萬元、住房資產93萬元。而農村家庭則分別為3.1萬元、12.3萬元、22.3萬元。
住房擁有率:85%VS77%
本報調查顯示23%市民無房
《報告》稱,中國家庭自有住房擁有率為89.68%,其中城市為85.39%,2011年中國城市戶均擁有住房為1.22套。具體到套數,城市家庭中只有一套住房的占69.05%,兩套的占15.44%,3套以上的占3.63%,無房的占11.88%。這也引起了不少“望房興嘆”的市民的質疑。
今年初,由廈門晚報和廈門建行聯手舉辦的“廈門人年度理財調查”,為我們提供了另一組抽樣數據。
在接受調查的近600位市民中,有約23%的市民表示沒有房產,約50%的市民表示有一套房產,約23%的市民表示有二套房產,表示有三套以上房產的市民則約有4%。
對于“住房擁有率偏高”的質疑,西南財經大學的研究人員解釋說,此次調查對“家庭”的界定為:受訪家庭中的不同個體至少滿足同屋居住、共享收入、共擔支出三個條件之一。
因此,若子女已成年并有工作,但與父母同吃住,則子女與父母屬于同一家庭,若父母有房,子女也被算作有房。這就與市民的主觀感受出現了偏差。
家庭負債:6.26萬VS6.22萬
與統計局數據基本相同
房價高漲,不少市民為了買房成了“房奴”。因此,《報告》中“中國家庭平均負債為6.26萬元,城市家庭平均為10.08萬元”的結論也讓“房奴”們感到驚訝。
不過,這一結論與我市統計部門發布的數據接近。根據廈門市統計局發布的“2010年廈門市資產負債狀況簡析”,當年我市居民住戶部門的負債總額為881.59億元,人均負債2.57萬元。如果按每個家庭戶人口為2.42人推算,則家庭平均負債為6.22萬元。
但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負債。在今年的“廈門人年度理財調查”中,有51%的市民表示未曾貸款購房。同時,有近65%的市民表示,目前沒有房貸在身。因此,當這些債務集中到少部分“房奴”身上,他們的實際負擔并不輕。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主任甘犁也表示,住房貸款是家庭的沉重負擔。其調查顯示,非農家庭購房貸款總額平均為28.39萬元,占家庭總債務的47%。戶主年齡在30歲至40歲之間的家庭負擔最重,貸款總額平均為家庭年收入的11倍多。記者 林劭彥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廈門進入鳳凰花盛放季2025-06-04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