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廈門晚報報道 在任何一處公共場所,路上、車上、餐桌上,甚至衛生間,都不難看到這樣的場面:人們低著頭,盯著手上的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他們被戲稱為“低頭族”,而這一族群已從成年人向青少年甚至幼兒蔓延,連兩三歲孩子也迷上“手指運動”,愛搶大人的手機玩游戲。
“考得好,就給我買部手機。”“給我買個IPad。”最近,各學校的期中考剛剛結束,六一兒童節將至,許多孩子向父母提出了這樣的獎勵要求。
對此,不少家長既擔憂又無奈:在信息時代,這樣的要求并不過分。但為了孩子的健康,他們又希望讓孩子“抬起頭來”。
煩惱
孩子哭鬧,拿出手機一哄就安靜
“媽媽,如果我考95分以上,你就給我買一部手機好不好?”女兒第一次提出要求時,陳女士并沒有放在心上。她的第一反應是:一個8歲大的小屁孩,買手機做什么?
然而,當女兒再三提出想要一部手機時,陳女士才注意到,不知何時開始,女兒的同學們多半都已機不離手。路上,常看見背著書包的小學生,一邊走一邊埋頭玩著手機。帶孩子去串門,幾個小孩子湊在一起不是玩電腦,就是鼓搗手機。
“小孩子都在長身體階段,整天手機不離身,對健康肯定不好。”陳女士擔心地說。
許先生面臨的問題,更讓他困擾。他的孩子才3歲半,他平時很注意不讓孩子接觸電子產品。但是,有一次朋友到家里來玩,無意中把手機拿給孩子玩游戲,結果一發不可收拾。
現在,許先生的孩子只要一看到手機就吵著要玩,他甚至還會從手機上下載游戲。有時候孩子哭鬧,家人拿出手機一哄,馬上就安靜下來。
家長限制用手機,孩子偷買卡上網
“手機不離身,我也知道對孩子不好,可是管不了啊。”江女士的兒子上初二,學校不讓帶手機,他一回家就玩,有時候晚上睡覺躲在被窩里還在看手機。小小的屏幕發出的微弱光線,會影響視力,江女士天天念叨,孩子卻不聽。
吳女士不像江女士那么無奈,她主張從小嚴控孩子使用電腦的時間。她給家里的電腦設了密碼,孩子學習需要用,得事先“打報告”。周末,她允許孩子玩一兩個小時,但絕對不能超時。給孩子用的手機,只能打電話和發短信。她說,以后孩子有自制力了,再讓他自己安排。
對于家長的這套管制方法,有些孩子“下有對策”:偷偷再買一張卡用來上網。記者調查發現,現在中學生手中的零花錢都不少,攢錢買手機的也不在少數。而為人父母的,多半還蒙在鼓里。
調查
五成青少年,每日上網超過兩小時
曾有機構做過一項調查,一半受訪青少年平均每天上網超過兩小時,54%的受訪者在家吃飯仍機不離手。
記者與“低頭族”交流時,發現在他們身上普遍存在的一些現象。比如,出門忘了帶手機,就會感到恐慌,擔心自己與這個世界隔絕;躺在床上準備睡覺,習慣性地掏出手機上上網、看看留言、刷刷微博,否則難以入睡。
喜歡追逐流行時尚的女生,把手機變成了重要的個人配件,不停更換精美新奇的外殼。當被問及“經常使用手機做什么”時,學生們的答案基本是上微博、QQ聊天、逛論壇等。
對隨時隨地上網的需求,廈門一中高三學生小方的回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說,手機上網能更便捷地解決一些事情,與人溝通、查閱資料、了解新聞等。尤其是在互動方面,剛發的微博,幾分鐘就會得到很多人回復,能在短時間內與更多的人溝通,不是很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