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座清代武將的墓道坊
在翔安區馬巷鎮井頭社區井頭北里的村中,有一座清代武將墓“林君升墓”,建成于1755年(清乾隆二十年)。因為村中林姓村民比較團結,這座古墓雖歷經風雨,但墓碑、墓圍、墓前石獅、望柱、墓道坊、碑亭,均保存得極為完整,令人驚訝。墓前的“林君升墓道坊”,匾額上書“欽賜祭葬”,兩側花板上的字,合起來讀為:“為誥授驃騎將軍、晉榮祿大夫,歷鎮定海、汀邵、碣石、金門、臺灣總兵官,提督浙、閩、江、廣四省軍務,左都督加三級,欽賜金祭、金葬,加贈一級,謚‘溫僖’,臣林君升建立”,履歷輝煌耀眼。而在墓前左側的碑亭中,更立有一塊御制《江南提督林君升碑文》,用滿漢兩種文字書寫,能保存至今,彌足珍貴。難怪清代名士莊有恭在所撰《林君升墓志銘》中,稱贊他一生“可謂真將軍,真福將也?!?/P>
另一座清代武將墓道坊“許廷桂墓道坊”,則在廈門島內思明區的紫云巖,其實就在著名的“萬石植物園”中的“雨林世界”里,過“樵溪橋”不遠處的半山荒草叢中。這是一座“欽賜祭葬”坊,建成于1809年(清嘉慶十四年)。按照《廈門市志》中的記載,許廷桂(1752~1809年),寄籍廈門,參與鎮壓臺灣林爽文起義,官至副將、護理總鎮官,被廣東張保仔海上武裝集團擊斃,后被清廷按總兵規格欽賜祭葬。
順提一下,有幾座墓道坊,是近年來全新翻修的,不能算古牌坊,包括1992年重建的“洪朝選墓道坊”、1998年重建的“蔡復一墓道坊”和2000年重建的“林希元墓道坊”。
【思考】
能否以牌坊群的名義
申請更高級文物保護
據我所知,福建境內,有三處古牌坊群,成為省級以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處是漳州長泰縣城武安鎮中山南路上的“武安牌坊群”,包括“祖孫執法坊”、“春風桃李、秋水魚龍坊”和“解元世科坊”等3座牌坊,是福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處是寧德屏南縣棠口鄉漈頭村外的“漈頭石牌坊群”,包括10座貞節牌坊或殘件,是福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處是“漳州牌坊”,包括薌城區香港路北端的“尚書探花坊”和“三世宰貳坊”,及新華東路東端岳口街上的“勇壯簡易坊”和“閩越雄聲坊”等4座牌坊,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其實,即使如今行政區劃調整,在今天的同安區范圍內,仍有大量古牌坊。我統計了一下,扣除重建的古牌坊及古牌坊殘件不算,同安區內仍有較完整的古牌坊16座,其中貞節坊1座(蔡宗德妾楊氏貞節坊)、節孝坊6座(莊允升妻張氏節孝坊、鄭文貞妻楊氏節孝坊、許玉田妻陳氏節孝坊、陳日升妻張氏節孝坊、王純開妻陳氏節孝坊和吳維果妻陳氏、胞侄吳昭坦妻莊氏節孝坊)、貞壽坊2座(許承宰妻江氏貞壽坊、傅士淵妻吳氏貞壽坊)、紀功銘德坊3座(鳳山鐘秀坊、岳伯坊、績光銅柱坊)、標志坊1座(興賢育才坊)、墓道坊3座(劉靜軒墓道坊、陳滄江墓道坊和林瀠川墓道坊)。
有關部門是否可以考慮一下,整體打包,以“同安牌坊群”的名義,去申請更高一級的文物保護單位呢?(記者 黃紹堅)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英國風俗禁忌有哪些?英國傳統節日及習俗盤2018-04-0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