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廿八是中國農歷十二月(臘月)二十八的俗稱,中國春節傳統習俗之一。 臘月二十八的中國民謠有“臘月二十八,把面發”、“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中國民間風俗傳統到了農歷的臘月二十八無論是發面還是做饃,各家各戶要開始準備主食過年。 各地風俗有所不同,如山東、河北、河南三省交界處的地區、安徽省宿松與太湖交界之處的地方有許多姓的人家是在臘月二十八過年。
臘月二十六殺豬燉大肉,臘月二十七宰雞吃雞肉,臘月二十八吃什么呢?臘月二十八作為中國春節傳統習俗之一,節日風俗是少不了的,你知道臘月二十八是什么節日?臘月二十八的風俗有哪些嗎?今年的臘月二十八會不會來的晚一些,請隨小編一起去看看2018臘月二十八是幾號吧。
2018臘月二十八是幾號
根據萬年歷對應農歷查詢,我們可以看到,2018臘月二十八是2018年2月13號。
2018臘月二十八
臘月二十八是什么節日
在中國春節傳統節日中,臘月二十八就是一個節日,這一天各家各戶準備發面、貼年畫、貼春聯和貼窗花,做春節前的準備。在新歷日期中,2018臘月二十八是2月13日,2月13日是世界無線電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世界無線電日旨在宣傳無線電作為通信載體,在促進教育發展、信息傳播以及自然災害中重大信息發布等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臘月二十八有哪些風俗 臘月二十八吃什么
臘月二十八的風俗
臘月二十八這天,太原人要蒸好“糕兒饃饃兩笸籮”;河北人則是“蒸棗花”預備除夕祭禮祖宗作供品;河南人也是“二十八,蒸饃炸圪塔。”只有北京人慢半拍,在這天才“把面發”,等到二十九才“蒸饅頭”。
臘月二十八把面發
臘月二十八除了要發面以外,還要“貼花花”也就是貼年畫、貼春聯和貼窗花。其中貼春聯的習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為辟邪之木,《典術》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壓伏邪氣者也。”到了五代時,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學,他每年都命人題寫桃符,成為后世春聯之濫觴,而題寫于桃符上的“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便成為有記載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副“春聯”。后來,隨著造紙術的問世,才出現了以紅棗花紙代替桃木的張貼春聯的習俗貼花花。
臘月二十八吃什么:蒸饅頭
臘月二十八的中國民謠有“臘月二十八,把面發”、“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中國民間風俗傳統到了農歷的臘月二十八無論是發面還是做饃,各家各戶要開始準備主食過年。
結語:臘月二十八吃什么?相信大家都知道是吃饃蒸饅頭了,吃多了肉類吃吃面食也不錯哦!民諺“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說的就是臘月二十八的風俗有哪些,現在我們已經知道2018臘月二十八是2月13號,讓我們拭目以待臘月二十八的到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