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視打造的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引來眾多好評,也激起了人們對“國寶”的關注和好奇。那么,云南出土的國寶你認識多少?除了牛虎銅案還有哪些?昨晚10點,7件來自云南省博物館的國寶級文物就在央視9套《如果國寶會說話》節目亮相,7件國寶用它們的經歷,集中展現了云南兩千多年前的燦爛文明。
NO.1 狩獵場面銅貯貝器
朝代:西漢
大小:通高65.8厘米、底徑45.2厘米
出土:晉寧石寨山
這件貯貝器由兩鼓上下重疊焊鑄而成,上鼓器蓋單獨制作,以活扣與鼓身相連,下鼓焊鑄一底。該器上鼓足部焊鑄4頭臥鹿,下鼓足部焊鑄4頭臥牛,胴部與腰部之間有4個繩紋耳。器蓋上鑄有立體狩獵場面,3人身背長劍,追殺1頭奔跑中的鹿,有1人通體鎏金。兩個鼓身均布滿陰刻線紋圖案。上鼓胴部刻11只展翅同向飛翔的犀鳥;腰部為狩獵圖,分4部分,分別描述了獵人手持長矛,捕獵野豬和鹿的場面;足部為各種動物相互爭斗的情景,由闊葉植物紋間隔為4組。下鼓胴部由7只飛翔的鳳組成;腰部描繪了各種動物和植物,亦分為4部分,其中有虎牛相斗、虎豬撕咬及鹿、鷹等。
在現今出土的滇國文物中,這是唯一一件表現狩獵場面的疊鼓形貯貝器,而且器蓋上的圓雕場面和鼓身上的陰刻圖案完全吻合。無論是器物的造型還是圖案的組合與布局,以及紋飾的雕刻工藝,都顯得相當成熟,表明在西漢中期,石寨山文化青銅器的鑄造和線刻工藝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同時該器對石寨山文化貯貝器、滇國的人群構成、生態及動物群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NO.2 殺人祭柱場面銅貯貝器
朝代:西漢
大小:高38厘米、蓋徑30厘米
出土:晉寧石寨山
這是一件銅鼓形貯貝器,鼓腰部有狩獵圖案:8人裸體,胯下系寬帶,上束至腰際,手中各持兵器作追趕野獸狀。器蓋上鑄52個人物和一豬一犬。鼓面中央立有一對蛇盤繞的圓柱,柱頂立一虎。柱右和柱前是3個或被雙臂反綁、或戴鎖枷的裸體人,當為用來祭祀的犧牲。旁邊一位乘坐4人抬轎的貴族婦女,可能是主持祭祀儀式的女奴隸主。兩側邊沿還各有一鼓。這個貯貝器表現的就是滇國的一次祭祀活動。
NO.3 銅房屋模型
朝代:西漢
大小:高11.5厘米、寬12厘米
出土:晉寧石寨山
銅房屋模型扣飾表現了一場室內“祭祖”儀式。銅房屋由干欄式與井干式建筑組合而成,用巨木樁建上下兩層平臺,設欄桿和欄板。平臺后部中央為一井干式建筑,屋內正面開有一窗,內見一人頭。有專家認為,小龕所供皆“滇”人婦女之頭。這應是以“滇”人祖先頭顱制成的模型,是祖先神靈的象征。房屋本身可能是專門供奉祖先頭顱的“神房”。我國古代的祭祀儀式,通常是“祭于內者為祖,祭于外者為社”。滇國也不例外,凡祭農神、山神和水神等,多在室外特設祭壇,祭祀祖先則在室內。臺上十一二個人,男女雜沓,笙歌樂舞,烹飪食物,獻祭犧牲,取悅神明,供養祖先。左右兩側各立圓柱,上掛牛頭;平臺正中置梯,梯上浮雕著象征土地的、蜿蜒向上的蛇紋。而土地是農作物賴以生長的根本,因而也成為祭祀的對象。整個場面似為一種與農業有關的“孕育儀式”。而女始祖與象征土地、繁殖力、女性的蛇圖像聯系在一塊來崇拜,這在古代民族中屢見不鮮。
NO.4 牛虎銅案
朝代:戰國
大小:高43厘米、長76厘米、寬36厘米
出土:江川李家山
牛虎銅案是云南青銅文化藝術的杰作,云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它出土于江川李家山墓葬群中墓坑最大,隨葬品最多的一座墓葬。器物主體為一頭大牛,站立狀,牛角飛翹,背部自然下落成案;尾部飾一只縮小了比例的猛虎,虎作攀爬狀,張口咬住牛尾;大牛腹下中空,橫向套飾一小牛,作站立狀。大牛和小虎用模板鑄造,一次成型,而小牛則是另鑄,再焊接。牛虎銅案是滇國的一件祭器,無論從力學或美學角度看,該器物均幾近完美。
NO.5 戰爭場面銅貯貝器蓋
朝代:西漢
大小:蓋徑30厘米、高12厘米
出土:晉寧石寨山
這件器蓋出土時,蓋下器身為一個洗,下附三足。洗內亦貯貝,蓋大于洗,估計原器身入土時已缺,此洗當為入葬時后配的。此器蓋鑄有13個人物,中央是1名騎士,通體鎏金,當為主將戴盔貫甲,束帶佩劍,左手控疆,右手持矛下刺,馬頸下掛著人首級;馬后方1人仆地,裸體無頭,人右手執劍前刺,左手持盾護身,馬前方仰臥1人,披發;仰臥者外側3人,皆執盾執劍作刺殺狀。騎士后方有奔跑者3人,皆穿甲佩劍,其中1人提人頭,另1人執盾牌,持盾者之左后方1人倒地,另1人足踏其背,手抓其刺,作刺殺狀,此人前又有3人,其中2人披甲佩劍,1人右手拔劍,左手前伸作捕捉狀。滇國時期經常發生戰爭,滇人作戰的目的或是掠奪奴隸、搶劫財物,或是占領對方土地,以使其民進貢納獻,或役使其民從事勞動。
NO.6 圓形鑲石猴邊銅扣飾
朝代:西漢
大小:直徑13.5厘米
出土:晉寧石寨山
這件銅扣飾的正面為圓形牌,內凹似盤形,正中鑲嵌紅色瑪瑙,其外分作3圈,皆鑲綠松石圓片;背面正中部鑄有可供佩掛的矩形齒扣;周邊有1圈鎏金浮雕小猴,首尾相接,形象生動,富有情趣。此扣飾鎏金與瑪瑙相映生輝,工藝精湛,堪稱難得的滇國藝術珍品。
NO.7 虎牛搏斗銅扣飾
朝代:西漢
大小:長14厘米、高9厘米
出土:晉寧石寨山
虎牛搏斗銅扣飾是一件西漢時期滇族所特有的裝飾用扣飾。該扣飾的造型是一頭公牛與猛虎在作生死搏斗,猛虎咬住公牛前肢,而公牛卻以利角刺破了虎的腹部,致虎腸流出,牛之倔強性格在這里表現得淋漓盡致。整個造型象征著當時人們在與惡劣的自然環境斗爭中所形成的堅強的民族性格。
《如果國寶會說話》
是由國家文物局和中央電視臺共同策劃完成的國家涵養工程。共100集,每集5分鐘;分四季播出,每季25集。該片第一季(1~25集)于2018年1月1日22:00開始,每天5集在央視紀錄頻道首播。同時,從2018年1月1日起至1月25日,在紀錄頻道開設的短視頻播出時段,每天1集多頻次播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英國風俗禁忌有哪些?英國傳統節日及習俗盤2018-04-0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