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年,易老也和愛人一起出門旅游,但隨著愛人身體狀況變差,易老只能和朋友一起跟團出游。“現在我妻子還是支持我,但是我崽有點不支持,因為我年紀大了。”易老說,好在他身體還行,所以有時候他會瞞著兒子出去,直到回來才讓兒子知道。
在各地旅行的過程中,易老喜歡拍照,除了在景點留影,還喜歡和當地人合照。“不會英語,我就比劃,當地人也很愿意和我合影。”說起合影的趣事,易老拿出了這次在俄羅斯拍的一張照片,“這幾個人非拉著我合影,誰知道照完還找我要錢。”
現今,全球七大洲,易老只剩下南極洲和南美洲還未踏及,但他想出去已經沒有早些年容易了,不僅需要過家人這一關,還要過旅行社那一關。“去年本來打算去巴西,旅行社的人知道我80多歲了,就不愿意給我報名。”易老說,后來愛人身體也不適,他就沒再堅持巴西之行。
每次旅行結束,易老會將行程中拍攝的照片和感想整理成光盤。20多年來,易老去過的地方越來越多,光盤和記錄加起來已有一百多張,旅行裝備也從數碼相機、錄音筆等變成了智能手機。“一部手機,拍照、拍視頻都能搞定了。”為此,他還專門學習如何使用微信、如何用手機軟件處理圖片,“不懂就問嘛,活到老學到老。”
“老年人也一樣可以有自己的追求和夢想,要出發再老都不晚。”易老說,年紀擋不住他要去看世界的心,他現在還是想去巴西看一看,“有機會還是想去。”
現在的老人們不僅能夠出國游,還能國內自駕游。
在東北邊境自駕游的途中,8月17日夜宿內蒙古根河市滿歸鎮。次日,天剛黎明趁著薄霧我就開車上路向著北極村進發。行沒有多遠,就看見前方有幾輛農用三輪車,在起伏的波浪路上搖搖晃晃的緩慢行走。我心中納悶的想,村民這么早就開車出來干啥去?我車速度快立馬就趕上了他們,降下車窗問他們這是去干什么?得到的回答是“旅游”。我滿心懷疑的仔細看看他們的車子,簡陋甚至有些破爛的三輪車和簡單的行李,以及駕駛這些車輛的老人,使我驚呆了,簡直不敢相信這是一支名副其實的老年自駕游車隊。
我快速超過他們,在他們車隊較遠的前方停車,拿出相機搶拍了他們行進中的車隊。看看他們的年齡都比我還要大。之后,尾隨他們的車隊走了一段距離。不一會,不知何故他們的車隊停止了前進,我趕忙下車與最后一車的老司機簡單交談了幾句。得知他們是北京的,已經出來了半月有余,已經去過了齊齊哈爾、滿洲里等地,昨晚也是住在滿歸鎮,今天去往北極村。之后還要繼續前行去黑河、哈爾濱等地,再返回北京。短時停車之后他們又開始前進了,我依依不舍的與他們告別,祝他們一路順風。
我停車搶拍行進中的這支老年自駕游車隊。這一輛是三輪老年代步車吧。
這一輛也是。
我們叫這是農用三輪車
這一輛車最牛,連個車棚都沒有,老人穿著雨衣,戴著頭盔在行進。
最后一輛車試過我的鏡頭。
搶拍車隊后影。
拍下車隊一共有八輛車。
車隊臨時停車,我與這最后一車的老人簡單交談,了解一些他們的情況。
車輛后窗上掛的是北京車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