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喀什老城,才真正觸摸到喀什葛爾的靈魂,因為這里才是喀什遠古精髓的載體。懷舊的色彩在老城里純粹到只剩下土黃色。
我從喀什市區繁華的人民西路一頭扎進路北邊的小巷,一瞬間,時空仿佛完成了轉換。如同電影里的蒙太奇,現代文明復古到了中世紀。而導演就是自己的雙腳。接著又從解放北路轉向東邊的老城,又轉入那著名的高臺民居。
在有著“拆”字的老城里不停尋找著殘存著的中世紀的記憶,在漫步中享受喀什的時光。古老的小巷,現代化的氣息便蕩然無存,粗樸而原始,密布久遠濃郁的生活氣息。地面飄起細微的沉香,有點皮牙子和香料的味道,一間間土舍、一扇扇木門連接起來,恍如進入了中世紀的城堡。
走進喀什老城,才真正觸摸到喀什葛爾的靈魂,因為這里才是喀什遠古精髓的載體。懷舊的色彩在老城里純粹到只剩下土黃色。
小巷,仿佛在古老的時空里穿梭;路邊閑坐著維吾爾族老人;老城雖已經殘缺不全,卻無法阻擋老人們享受陽光的沐浴。小巷的走向沒有規則,好像一個迷宮,其實看著地磚就可以從迷宮里走出去,新浦的六角磚是可以通向外面的,而方形的舊磚則通道各家院內。
虛掩的門里,院內精致的掛毯,小院中懸掛著嬰兒的小搖籃。孩子們很大方,用手比劃著主動讓你給他們拍照。此時,語言在這里已不是障礙,微笑成了溝通心靈的最好方式。古老的小巷中,總能發現一些驚喜。
似乎每個窗口中都有一個《一千零一夜》的故事,走過同樣古老的小清真寺。只有空中縱橫的電線打亂了這一切。蒙面的伊斯蘭女子從你身邊經過,你卻看不到她柔美的容顏。美麗原來只是一個自由想象的空間。
最為奇特的是有些女子連眼睛都不漏給你看,而他們之間竟然隔著褐色面紗都能透視到對方的面頰,古巷中相遇也會打招呼寒暄。古老的高臺民居從這里拾階而上,仿佛進入另一個版本的喀什老城。高臺民居屬旅游開發,可以進入當地民居參觀,欣賞他們傳承至今的各種杰出的手工技藝。
2000多年前,當張騫出使西域時,就發現了喀什頗成規模的市井。2000多年后,喀什老城依舊繼續演繹著古絲路重鎮的今日輝煌。它承載著曾經的歷史,從古代絲路走到今天,是否還能將這種中世紀的情調延續到未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