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滿足于“刷地標”
通過研究各大平臺增長比較快的產品發現,由于消費者的消費心理、消費品質、消費層次等發生變化,旅游行業的消費升級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消費者對旅游服務品質的要求快速提升,由原來走馬觀花式的旅行向深度游、個性游轉變,更注重參與到當地人的日常生活和滿足個人的文化體驗需求。
去年,一部《只想住在吉祥寺嗎》的日劇突然火了。劇情以被稱為東京人最想居住的“吉祥寺”為背景,經營著房屋中介的姐妹兩人每集都給明明想住吉祥寺的人推薦了東京其他地點,并帶來地道的美食、風土人情介紹。
這部劇被不少網友稱為東京深度游教科書,并有不少已經去過東京的人表示會二刷或者三刷東京,體驗不一樣的當地風情。
以往耳熟能詳的旅游地標,對于已經去過的人會產生一定的審美疲勞,一些小眾和更富有人情味的地方,反而會激發人們的興趣。
不少公司已經看準了這其中的商機。2016年11月,Airbnb推出新產品“體驗”,宣布正式進軍深度游市場。“體驗”的活動策劃者們通過自己的方式和特長,帶領游客體驗當地人的日常生活,鼓勵用戶通過不同的活動融入當地文化。
一大批旅游人口被激活
差異化的需求推動細分市場的快速增長,如中老年旅游、旅拍蜜月游、游學、親子游、郵輪旅游等,都釋放出新的活力。
以中老年旅游為例,無論是人數還是消費,都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根據驢媽媽的數據,60歲以上旅游人數2015年同比增長41%,2016年同比增長114%,2017年上半年增長了121%。
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時代,中老年人群在旅游領域的花費將日益壯大;同時,由于80后、90后消費觀念的更新,他們認可給父母購買旅游產品這種孝順方式,這也將有更多的老年人開啟他們的第一次海外之行或是第一次乘坐飛機出行。
旅游業,這項“吃喝玩樂”的休閑產業,由于其流量經濟的特性,正成為國民經濟和就業的重要推動力。
根據《“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到2020年,旅游市場總規模達到67億人次,旅游投資總額2萬億元,旅游業總收入達到7萬億元。其中,旅游業對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率達到12%以上,對餐飲、住宿、民航、鐵路客運業的綜合貢獻率達到85%以上,年新增旅游就業人數100萬以上。
旅游業,特別是高端旅游崛起,對產業鏈上下游的帶動明顯,表現在消費者對住宿、出行方式、餐飲等方面的選擇品質提升。
從入住酒店的情況來看,高星級酒店大熱。根據攜程提供的數據,今年上半年,超過60%的出游旅客選擇入住高星酒店,而選擇境外高星酒店的人數更是接近七成。
隨著中產階級成為消費主流人群,趨優消費和更具犒賞性的旅游消費心理特征更加明顯,這些新的消費需求將被具有更高品質和個性化的旅游類跨界產品所激活。各地可以通過給自己貼標簽的方式,打造以美食、樂園、馬拉松賽事游等為主要特色的具有高附加值的旅游品牌,以及各種滿足個性的私人定制旅游方式,創造新的旅游消費品類和服務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