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來,藥草臺景區是藏在深閨人未識的美女。
去年盛夏時節的一個周六,風和日麗,天朗氣清,樂都區志辦領導邀請湟中縣志辦幾名工作人員去樂都瞿曇鄉聯誼。到瞿曇寺前,時屆中午。瞿曇鄉我先前至少來過三次,不過每次均以瞿曇寺為終點,游畢便匆忙回去。既如此,我自然無從知悉曲徑所連綴的藥草臺景區了。原先通瞿曇鄉的公路較為狹窄,且路況甚差,離瞿曇寺不遠處有半截子路,一邊為懸崖峭壁,峭壁外是深達二三十米的山澗,另一邊緊傍山體,每次開車經過該處,心里不免要捏一把汗。如今道路已拓寬,而且頗為平整。新鋪的柏油在夏日艷陽下泛著亮光,駕車行進時,時不時可見路邊那既粗壯又一身深綠色的鋼鐵防護欄。再說瞿曇寺景區面貌,改造力度之大令人咂舌,原先的許多住戶業已搬遷,道路,廣場,欄桿,花圃,小橋,行道邊的電桿以及時新燈飾……一切,都可圈可點,瞿曇,讓人相見不相識了。顯而易見,加大旅游設施建設力度,靠旅游強縣富民已成為當地干部群眾的共識。
這次去寺里轉悠有導游陪同,一路觀賞碑刻、園林古樹、佛塔、大殿、古甬道及壁畫,心中又漾起一股之前未曾有過的愜意與舒暢。接下來再乘車出發,小車走了約莫十余里路,我們就來到藥草臺景區門口處,這里矗著一座小村落,名叫臺沿。此處的一切美不勝收,公路延及此處便盤山而上,進入蒼茫林區。請恕我孤陋寡聞,此時我始知這條毫不起眼的油路叫樂化公路。林區邊,農家莊廓院稀稀疏疏,因地附勢排布,溝谷中的小河里,有水嘩嘩啦啦流著,不舍晝夜,不知疲倦,遇河底石頭阻擋,遂泛起白沫,那不是矯揉造作以惹視聽留意,而是生性如此,定力使然。那水是天然無污染的出山水,清澈得令人驚訝,將手探入水中,有股子涼意順胳膊而上,瞬間傳遍全身。鉆進谷口處一農家院后,看看午餐時間還早,遂與兩名同伴順溝谷朝里漫步,一路瞧見長滿黑綠苔蘚的莊廓土墻及院內古樸素雅的土木結構平房,村巷砂土路,路邊河岸上一碧如洗的綠草氈毯,還有色澤駁雜形體各異的野花,最值得良久矚目的是那高可參天的青海云杉,樹圍至少有五六十公分,樹齡少說也在六七十年以上。據網上資料介紹,該林場有林地607.8公頃,林區內樹木種類繁多。主要喬木樹種有天然滋生的青海云杉、青杄、青楊、山楊、白樺,還有人工引進的落葉松;灌木有山生柳、忍冬、杜鵑、沙棘、錦雞兒、高山繡線菊、小檗、金露梅、銀露梅等。舉目遠眺,森林竟極具氣勢,若非數座石山攔擋,我估計伊會撒開巨蹄,一路飛奔至化隆縣城,甚或如縷似帶的黃河身邊。而樂化公路就似一身形遒曲性情狂躁的黑龍,一頭扎進森林深處,見尾不見首。
這里幽靜極了,少見山民,也難覓牛羊和雞狗,好多人家院門緊鎖,主人們去哪兒了?興許是外出務工,興許是去林區中心采挖名貴草藥,也興許是去山上放牧牛羊去田間勤勉勞作。這里除卻樹木,野花綠草,找不見幾塊莊稼地,我們正待深入幽境一飽眼福,有電話催叫,說馬上開飯了,讓我們速回農家院。我們只好不無遺憾地折回。而席間所喝當地產的青稞酩餾酒,那味兒綿厚純正,格外清香,且極具耐心與毅力,仿佛要刻意讓你帶走一份美妙記憶……
不多一會,天上黑煞烏罩,狂風刮過松林梢頭,發出極具震撼力的聲音,那莫不是大海浪潮的聲音吧,一撥又一撥,不遺余力地咆哮著。一剎時,大雨傾盆,農家院彩鋼瓦房頂棚被砸得噼里啪啦直響,好在這雨只下了一陣。雨過天晴,百鳥啁啾,空氣格外清新。出得屋門,不經意間侵入鼻孔者,惟有花香、草香,當然也有從廚房中彌散出來的飯菜香味。
我不勝酒力,吃飽飯菜后就獨自出門瞎轉悠。終于要回去了,我心中頗為遺憾,遺憾沒去林區中心徜徉,沒去始建于明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且被譽為安多地區格魯派名剎,1959年被省政府列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藥草臺寺游玩。好在以后有的是時間,尤其退休以后——我如此安慰游興未竟的自己。
每一片原始森林或人造林,無疑是地球母親不可多得的肺葉,置換著世間所有污濁之氣,給人的心靈以慰藉與安撫。瞿曇藥草臺,惟愿你天長地久,在南梁故地,挺立出一片永恒的蒼綠……(毛宗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