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部山商業街區的開發建設工程于1998年底開始啟動,工程歷時五年完成,整個商業街區占地十五萬平方米,建筑面積十二萬平方米。城內有樓房建筑五十五座,出口十二個,廣場五處,高臺十個,共分為三層,七個區域。商業建筑借助戶部山原有的歷史文化底蘊,突出了明清風格,是一個大型仿古建筑商業群。2003年5月,徐州市政府委托云龍區政府實施對步行街商區的招商、管理等工作,為此,云龍區專門成立了戶部山管理處,負責商業街區的綜合管理工作。
經過三年啟動工作,商業街區的啟動面積達百分之八十五以上,一千萬以上規模的項目僅戶部山就達到全區的百分之四十以上。徐州市云龍區委、區政府依靠主商圈的購物強勢,定位亞商圈的“都市休閑”主題,以好吃、好喝、好玩、好樂的休閑業態為主流,構筑戶部山商業氛圍,調整優化戶部山的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晚間經濟、提升檔次、向品牌方向發展。目前一個集購物、旅游、餐飲、休閑、娛樂、文化于一體的現代商業街區已經初具雛形,其發展的核心是以民族歷史為依托,以民俗文化為內核,以民間特色商業為主線。一個名符其實的“千古繁華地、徐州不夜城”展現在世人面前,成為徐州又”,它是一處建筑形式豐富的古建筑群落,總占地面積三萬余平方米,建筑積一點一萬平方米,從1999年開始,徐州市政府拆遷民房三百余間,逐步修復了余家大院、翟家大院、鄭家大院、劉家大院等,2007年初,市政府又開始了對崔家大院進行保護性修繕,耗資一千二百余萬元。
古民居的主體建筑包括西楚霸王的戲馬臺,官紳富戶的大院,城市中產階層的四合院以及普通百姓的大雜院。戶部山古民居既有北方四合院的規整劃一,又有南方民居的曲折秀美。墻體多用青石與青磚,梁架用材碩大,雕梁面棟,琢刻精細。并有“里生外熟”及“鴛鴦樓”等獨特的建筑方式。鴛鴦樓的建筑形式僅國內僅有,由于戶部山古民居多依山而建,可謂地無三尺平,為充分利用地形地勢,減少工程量,在落差較大的地方,建造了這種獨持的鴛鴦樓。
這種樓分為二層,上下疊壓,底層墻體部分利用了原有山體,樓內天梯,樓上樓下的門朝向相反,反映了徐州人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聰明才智,是徐州人在建筑史上的一個創造。古民居中比較著名的有清道光年間翰林崔濤的府邸(崔家大院),清康熙年間徐州狀元李蟠府邸,有號稱戶部山八人家的鄭家大院、翟家大院、余家大院、劉家大院、張家大院、以及號稱徐州第一樓李家大樓等最為有名,且相對保存完整。此外還有閻家院、魏家園、孟家園、春香閣等。這些民居歷盡滄桑,建國后還保留完整的有古民民院落十七處,分院五十四個,比較完好的民居近六百間。這些院落古房負載著徐州城幾千年的風雨滄桑,是明、清、民國時代徐州政治、經濟、文化的縮影,更重要的是它們是古城徐州最后的遺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