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酒店的用工荒,最“荒”的當屬保安、餐廳、客房的一線服務員。通常,我們在酒店看到這些崗位的服務員,都是一水兒的十八九、二十出頭的年輕人,不光是年輕,往往還是帥哥靚女。許多酒店老總都喜歡追憶過去的美好時光,那時在環境好、收入高的光環籠罩下,酒店的服務員都是從多少人中挑出來的,這種挑當然包括長相和身材。
為什么酒店的服務員非要年輕甚至還要長相好?老總們也顯得很無奈:中國目前的消費習慣使然。許多客人到富麗堂皇的酒店來,如果不是帥哥靚女為他們提供服務,不光是客人,就連酒店經營者都覺得不像那么回事。
其實,何止是酒店業,航空公司挑服務員條件之嚴苛更是眾所周知,而大多數行業招聘的年齡都要求在35歲以下。
服務行業特別是酒店業真成了吃青春飯的行業嗎?答案應該是否定的。中國酒店業突飛猛進發展不過30年的時間,比起國外酒店業上百年的歷史,還只是短暫的一瞬,因而目前用工荒突顯出來的用工習慣,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轉變。在美國、歐洲的一些品牌酒店中,很多員工都在一家酒店工作了20年、30年,直至退休。
和20歲左右的年輕服務員比起來,三四十歲的服務員可能只是相貌和體力上不如他們,在其他方面如親和力、踏實、忠誠度以及閱歷帶來的處理問題的能力,應該都勝過年輕人。國內很多酒店的服務員,大都受過培訓,對客人畢恭畢敬,但總感覺他們的態度不是發自內心,多少顯得有些生硬和空洞。這讓我想起在日本一家溫泉酒店體驗到的服務,因為與國內刻板的服務形成鮮明對照,至今記憶猶新。
剛進到那家日本酒店的房間,就進來一位50歲上下的“大嬸”,她跪在榻榻米上,為我倒茶。她說的日語我一句也沒聽懂,但卻毫不拘謹地應和著她。她親切地表達著,就像鄰家大嬸。我們各說各話,她不好意思地笑了,我也覺得非常開心,一點都沒有不自在的感覺。這家酒店的服務員幾乎都是上了一定年齡的,我因為行李箱上的鎖鑰匙丟了,就去服務臺請了一位花白頭發的“大叔”來開鎖。我的鎖只有拇指大小,“大叔”卻拿來了大大小小好幾把開鎖的鉗子,這位“大叔”頗具幽默感,他故意先舉起其中一把巨大的鉗子,我實在忍不住,哈哈大笑個不停,他也嘿嘿地笑著,極認真地把鎖擰開。最讓我感到溫馨的是在餐廳,“大嬸”們一道一道地為我們上菜,并教我們怎樣吃。我旁邊的一位似乎不喜歡吃日本菜,“大嬸”急切地說著什么,似乎在嗔怪她,這么好的菜為什么不吃?
日本這些“大嬸大叔”級服務員,工作流程可能沒有按照“專業”走,也沒有對客人表現出恭恭敬敬,但他們自然、本色、發自內心的服務,卻讓人感到舒服,感到賓至如歸。
我寫本文沒有否定年輕服務員的意思,年輕人有朝氣、有活力,因為有了他們,也讓聳立在各地的酒店像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只是覺得在當前用工荒的背景下,酒店不要老盯著年輕人,應該嘗試著用不同年齡階段的人。事實上,現在很多酒店已意識到了這點,比如“宴會嫂”的出現,以及客房及保潔等崗位都在用“阿姨”等。當然,要想真正改變現有的用工習慣,還需得到市場的認可。
總有一天,中國酒店里也會出現白發蒼蒼的門童,一批又一批的年輕人會終身從事酒店工作,并隨著酒店一起慢慢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