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陽庭院 靜候知音
推開朱紅大門,踏著青磚,隨著潺潺流水前行,穿過古樸的木雕走廊,是一個溫暖如春的庭院,中規中矩的小四合院加蓋天光頂,即便是在嚴冷的冬季,也可以享受信步閑亭的愜意。院角的一張古箏,弦上無音音在心,在那里靜待知音,一方茶幾上煮著的老茶,正等待著心有靈犀之人把人生的滋味共品。院里有房間9間,9間房間有大有小。要享受陽光,大間有整面的落地玻璃可以滿足需要。要享受私密,小間絕對Cozy。
每間房都很有特色。木制的桌子和椅子厚實沉重,最有意思的是中間的轉盤是用航海的羅盤子改裝而成的,還有一個大壁爐,不是裝飾品,真的能用的壁爐,放幾塊木頭進去,火勢馬上就旺了起來。壁爐前面放了茶幾凳子,烤著火喝著茶,看看金魚嬉戲,感覺實在不錯。實情也正如此,舒舒服服得在這里開一天會或者和幾個好朋友聊上一天是沒什么問題的。
管家式服務 無公共餐區
是否每次去一個新的餐廳,都不知從何下手,在海棠居省去了點單的繁雜程序,你只需將就餐人數、口味需求、預算等簡單告知即可,甚至還可以很個性化地提出自己的一些特殊要求,這里的管家都會盡力去幫助實現,而且對于目前食客與餐廳PK不斷的開瓶費問題在這里絕對不存在,你盡可以攜帶自己喜好的酒水,餐廳會視如己售地提供相應的服務。雖然每個包間都配有固定的服務員,但除非是服務需要,否則他們不會不知趣地在包間里影響客人們的交流,最大限度地將私秘的空間和時間交給客人自己。
“燒尾宴”
文化是古代的,菜式卻是古今都有的私家菜,從御府到潮粵,從湖北到江蘇,主理名廚也各有來歷。
世人皆知“滿漢全席”,卻孤陋寡聞于“燒尾宴”,曾與滿漢全席同等地位,興起于唐中宗,止于唐玄宗,僅僅大肆流行了二十年光景。特指新官上任或升遷而特設的“答謝”宴席,用于回饋恩師和親朋同僚。燒尾之說有三:1,老虎變成人時要先燒尾巴。2,羊入新群,燒焦舊尾才能被接納。3,鯉魚跳龍門,必須先由天火燒掉魚尾,才能化為真龍。都是好意,暗示更上一層樓后脫胎換骨皆由“燒尾”開始。迄今流傳的最正宗燒尾宴菜單來自公元709年,韋巨源升官任職尚書,向唐中宗進宴的58道菜品,冷盤、熱炒、燒烤、湯羹、甜品、面點俱全。到今天,雖沒有滿漢全席的聲勢,但因其用意特殊、菜品傳統而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