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點破:蔡英文的“善意”不過是想營造悲情形象
面對蔡英文在演講中自詡“善意”,呼吁大陸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臺灣學者直指其意圖為執政不力開脫,不過是想進一步營造被打壓的悲情形象以爭取民意。
臺灣文化大學陸研所教授龐建國認為,蔡英文在兩岸政策上的講話,還是一種單方面的喊話,并且仍然采取“拖字訣”。大陸設定的“通關密語”就是“九二共識”,而蔡英文做不到,因此就不會得到像馬英九一樣的回應與待遇。
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張亞中則指出,蔡在演講中再次提及會用臺灣地區憲制性規定以及兩岸人民關系條例處理兩岸關系,不過是“臺獨”主張“借殼上市”的工具而已。
臺北大學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鄭又平指出,蔡英文通篇不承認“九二共識”這一兩岸關系發展的基石,“什么都可以談”不啻為一句空話。縱觀蔡英文近期接受美、日媒體采訪時的言論及給民進黨成員公開信的內容,不難發現,其自詡所謂“善意”,用意是將兩岸事務“去前提化”、“國際化”,通過不承認“九二共識”又不否認“九二會談”,企圖把兩岸事務擺上國際舞臺。
樹德科技大學兩岸和平研究中心副執行長林信雄表示,蔡英文聲稱的“善意”不過是想進一步營造被打壓的悲情形象以爭取民意,從而改善其執政3個多月來支持度直線下滑的局面。這是民進黨一貫的文宣套路,具有很大迷惑性。但只要稍加思考,就知道民進黨“臺獨”立場不改,不承認“九二共識”,所謂“良性對話”不過是一句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