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姑娘二十八,至今還沒找到好婆家,整晚整晚眼巴巴……聽說大侖東頭有個媒人專業戶,我這就去找她……”這是日前鳳里街道舉辦的一場文明新風進社區文藝匯演中的小品《文明新風樹起來》,獲得了臺下觀眾的陣陣掌聲和笑聲。
該小品以媒人說親為核心,開場把閩南原有的嫁娶風俗,尤其是比拼嫁妝的不良習俗用本土語言生動且夸張地向觀眾演繹,臺下不時傳來了陣陣笑聲。據悉,這個小品是大侖社區兩位阿婆自編自演的。她們就是71歲的丁金蘭和69歲的盧柑,一位是退休老師,一位是普通婦女。
記者在演出現場看到,兩位老人表演的小品內容貼近生活,所反映的事情意義大,深受觀眾喜歡。小品以通俗而押韻的語言介紹了嫁妝莫炫的倡議和大侖社區近兩年來涌現出的喜事新辦、捐資公益事業的真人事跡……幽默的語言、活潑的動作,贏得了掌聲。最后,“媒人”脫口而出:“媒人費就不收了……”臺下立即有人喊著:“電話留下,我就找你做媒了……”
“我比較喜歡看小品,關注一些時事,也經常看《石獅日報》,收集一些素材,這次‘三八節’都派上了用場。以‘嫁妝莫炫’這一文明倡導為核心來編導這個節目。”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丁金蘭這樣說道,“我閩南話說得不標準,剛好盧柑也是我們大侖媳婦,比較熱心,和她一拍即合,合作排練。盧柑,功勞很大,主要是她會閩南語,又知道閩南的嫁娶風俗和媒人的一些用語”,形象地演出了“媒人嘴胡累累”的特點。
幾年前,丁金蘭和盧柑兩位阿婆也曾自編自演了《生男生女一樣幸福》的小品,同樣受到大家的喜歡。采訪結束時,丁金蘭和盧柑對記者說道:“青春的歡笑、生活的坎坷,我們都經歷過。現在這把歲數,歲月在我們的臉上刻滿了皺紋,黑發也變銀絲,但黃昏和早晨一樣美。我們要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記者 王秀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