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到了。平時的五口之家,加上小叔子他們四口人,一家人聚在一起,頓時熱鬧起來。公公陪著他兩歲半的小孫女玩捉迷藏扔小籃球,兒子陪著二年級的大堂妹看動畫片講故事,婆婆在廚房準備著五花八門的食品,我們妯娌打著下手,三個女人在廚房里有說有笑。年味兒正一點點地從老人舒展的笑容里,從油炸帶魚的噴香中,從大人小孩的歡笑中,從家里的每個角落蕩漾開來。
除夕夜,天南地北的我們一家人終于能夠團聚在一起,吃上團圓飯。白斬鴨、炸粕丸、炸雞卷、魔芋燒肉、冬筍鴨湯……一盤盤全部是我們最愛的家鄉美味。慢慢品嘗著這溫情滿溢的團圓飯,開開心心地聊著家長里短,親人團聚的歡樂讓我體味到了濃濃的年味。
正月初二女婿日,我們回了老家也回了娘家。老爸老媽和小弟一家也剛在前一天從上海回來。年近70的老媽最怕舟車勞累,坐車吐坐船吐坐飛機也吐的她,每每一路下來,到家的時候,整個人都快虛脫了。我心疼老媽,要不,明年你們留在上海過年好了。老媽總立馬說,傻丫頭,這哪成,年總是要回來過的。
年少的時候,總是不明白為什么不論天涯海角,人們都要在這幾天,收拾行囊,打包回家;即使山高路遠,也要在擁擠的人群中,踏上回家的歸途。人到中年,我越來越能理解,作家馮驥才說的:“我們,對家對故土有強烈的眷戀,這是中華民族根深蒂固的、從骨子里涌出的對家的情感。”家在哪年就在哪,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這個堅守千年的傳統,是中國人心底那最為堅固的鄉愁。
最美的年味就是家的味道,就是團聚的熱鬧。于我而言,就是這樣吧。在每個過年的時候,我可以見到我最想念的至親至愛,可以幫媽媽洗碗,幫爸爸捶背,我可以夸夸姐姐的新衣服,捏捏小弟的大餅臉,我還可以見到七大姑八大姨,我最想見的人在這個一年一度的春節里都可以見到,我的幸福感在過年期間達到了爆棚。
這樣的喜慶歡聚,才是最美的年味吧。(林婧影,泉州市農業局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