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永安綠意盎然。
在永安城西郊的大興工業園區內,滿載而來的貨車一早排起長龍。福建和其昌竹業股份有限公司研發部經理鄭忠福驕傲地說:“永安一年產出3500萬根竹子,有三分之一被我們‘吃掉’。”
永安竹資源豐富,擁有竹林102萬畝,占全市森林面積的30%;人均擁有竹林6.7畝,居全國第一。但是以前,竹子利用主要以做筍干為主,經營粗放,畝產值僅100多元;加工方面,長期以竹香芯、竹席、竹膠合板為主,產業發展水平偏低。近些年,永安市加快實施“以竹代木”計劃,圍繞竹子大做文章,創新精深加工,使竹產業成為當地的新興支柱產業之一。
曾飽受原料之苦的和其昌現在就是竹加工企業的佼佼者。
“如果當初沒有改用竹子,現在可能連原料都買不到。”鄭忠福說,公司產品最初以純木為原料,但很快,由于很多國家開始禁伐原始森林,嚴控木材出口,導致原料供應越來越少。于是,和其昌把眼光瞄向了竹子。
2014年,和其昌與中科院木材研究所建立合作關系,研究以竹木混合為原料制造產品的課題。“在一片片竹簾中加入數片薄薄的木板,形成更合理的結構,讓產品的重量和成本都降下來了。”鄭忠福說,技術上的突破讓和其昌在行業內嶄露頭角。
嘗到創新的甜頭,和其昌在技術研發方面的投入越來越多。僅去年,就投入800多萬元。目前,已取得相關專利26項。新技術的投用,每年可減少樹木資源消耗10萬立方米以上。公司也發展成為全國單產規模最大的竹木復合集裝箱底板生產企業,去年生產集裝箱底板15萬立方米,銷售額超過10億元,占全球市場份額的五分之一。
廣闊的市場前景、可觀的回報,竹加工產業吸引來越來越多的投資人。三年前,福建節節通竹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許明強就投資3000萬元,“跨界”進軍竹家具行業。
“今年公司首次實現扭虧為盈。”許明強說,除了竹家具逐漸被消費者認可,主要得益于永安市竹產業研究院為竹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智力支持。
據了解,永安市竹產業研究院是一個公助民辦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主營竹產業研究、竹產業技術開發、竹產業人才培訓等業務。竹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劉洋告訴記者:“從技術層面看,現在木頭能做的竹子基本都能做,很多木頭不能做的竹子也能做。”
如今在永安,竹加工正呈現百花齊放的態勢。除了傳統的家具和工藝品,竹產品已涵蓋竹重組材、竹家具、竹板房、竹葉黃酮、竹纖維等20多種產品400多個品種。永安竹產業規模已連續十年實現15%增長。今年截至目前,竹產業產值超60億元,成為當地農民增收最快的產業項目。去年,永安市人均竹業收入達5690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近四成。
永安竹產業的發展成績,與當地政府的引導密不可分。轉變先從竹林開始,永安首先實施竹林豐產示范工程,建設竹山噴灌系統、竹山便道,改善竹山基礎建設,推廣竹林高效經營技術。其次,在全省率先試點實施竹政改革,投入財政補助近5億元,為竹產業發展營造了寬松環境。此外,積極推廣現代竹業項目,通過爭取省級補貼,市級財政配套,鼓勵開溝施肥、挖池灌溉等項目的示范,讓竹農把山當田耕,把竹當菜種。
下一步,永安將進一步加快竹產業的一二三產融合,努力實現森林資源增長,農民增收,產業發展的目標。(記者 方煒杭 通訊員 魏興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