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母親的教導下,仔仔學會了拼圖,賢賢會念詩、唱歌、寫字。
無力負擔學費,孩子輪流上特教
了解腦癱和自閉癥兩種病癥的人都知道,這兩類患者的教育難度非常之大,其辛苦程度不亞于教石頭說話。這兩個孩子都有極度嚴重的語言障礙,可能幾百遍的苦口婆心卻換不回一句回應。郭淑敏不愿意放棄,她抓緊一切機會教兒女們學知識,啟發他們的智力。
母親無畏、無私的付出,終于獲得了匯報。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一首有點拗口的《漁歌子》,賢賢很清晰地念了出來,在媽媽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的教育下,她已經學會了100多首詩歌。除了背古詩,她還會唱很多歌,閩南語、普通話、粵語,只要聽過一兩遍,她便能很快掌握,即便是不熟悉的廣東話,她也唱得有板有眼,吐字清晰,音調準確。
姐姐在旁邊念古詩、唱歌的時候,仔仔穿著鞋子在沙發上亂蹦,一會兒跑來玩這個東西,一會兒又去抓另一個東西。至今,他只會叫姐姐,其他話都不愿意開口說。姐姐會很多東西,仔仔的拼圖技能和剪紙等手工技能也非常厲害。如今他還學會了掃地、收衣服、收碗筷。雖然還是不開口說話,但他的行為自控能力卻比之前好很多了,亂扔、亂砸、亂撕的情況少了。
正常的孩子像賢賢、仔仔那么大的時候,都在上學了,而他們卻連基本的生活技能都不懂,將來如果有一天,自己和丈夫離去,他們該如何生存下去?思前想后,2012年開始,郭淑敏夫妻倆決定帶著一雙兒女到特殊教育學校上學,哪怕有一點點的進步,都要盡力一試。
三年來,郭淑敏和婆婆帶著兩個孩子租住在市區,孩子在鯉城區愛心兒童培訓學校接受特殊康復訓練。兩個小孩光學費,一個月就要5000元。由于學校幫兩個孩子減免一半的費用,且該校的楊若婷校長還經常資助這個家庭,兩個孩子勉強能都上學。今年,由于學校剛搬遷,且經濟壓力十分大,無法繼續幫她減免費用,家里實在無法負擔兩個孩子的費用,不得已,夫妻倆只能讓孩子各上半天課,女兒早上上課,兒子下午再上課。
然而,即便這樣,每個月的醫藥費、學費及房租、生活費等加起來也高達5000多元。丈夫在洛江一家工廠上班,每個月工資2500元左右。這個家庭一半的開銷差額,只能先四處借著,等年底殘聯為每個小孩發放1.2萬元的補貼后,再一一還上。
這么難了,還讓孩子上特教學校?不少鄰里都勸他們算了,“費用那么高,孩子已經這樣了,就認命吧,別再把大人也拖垮了”。但郭淑敏夫婦不這么想,“我堅信有付出總會有回報,如果我不努力做,永遠都會那樣,甚至更糟糕。”
盡管家徒四壁,郭淑敏仍將家里收拾得非常整潔,為兒女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
借錢蓋的房子,大伙兒湊的家具
如今,郭淑敏一家住的三層小樓,是“百家房”,許多好心人一點點幫他們蓋起來的。此前,他們一家住在建了二十多年的土坯房,每逢下大雨或刮臺風,全家人都提心吊膽,擔心房子隨時會倒塌。家里有一捆破抹布,下雨天鋪在地上吸水,天晴再拿出去曬。最頭疼的是賢賢想大小便不會叫,如果下雨天,恰巧她又尿了一床、一身,那真是欲哭無淚。
賢賢手術出院后不久,當年的老同學來看望郭淑敏,看到他們一家的居住環境如此差,于心不忍,便在同學聚會上組織大家借錢給她蓋新房,“三千,五千,一萬……全部都是他們借給我的”。手里不僅沒有一分積蓄,還有不少外債,在同學、親友鄰里的支持下,他們的小樓終于建起來了。
他們還欠著村里好心的水電工兩萬多元的費用;善良的泥水工見她家的房子二樓樓板太薄,一直漏水,主動提出為他們加蓋一層三樓,“費用先欠著,什么時候有錢再還”,6萬多元的欠款,至今他們仍無力償還。建房子欠下的錢、為女兒治病欠下的錢,他們背著16萬多元的債務。“這么多年了,沒人找我們要過債,實在不知道怎么感謝大家”。
如今,房子基本還是剛蓋好的模樣,除了二樓簡單粉刷鋪上地板磚,其余兩層還是毛坯房,樓梯連扶手都沒有。每次回到家,擔心仔仔亂蹦亂跳會掉到樓下,她都要把家里僅有的幾個凳子圍在樓梯口。
“沙發是婦聯幫忙買的,電視是一個姓陳的企業家捐的……廚房里的所有廚具,也都是好心人送的。特別是泉州市區的退休老教師龔阿姨,默默幫助我們一家5年了,能幫我們做的,都幫了,已經數不清她為我們做了多少事。”郭淑敏感激地說,這么多年來,幸好身邊一直有這么多的好人在幫助他們。
她家里的每一件家具、電器,鍋碗瓢盆,甚至孩子的玩具、桌上的植物,都是好心人送的。就是這樣七拼八湊起來的家,一塵不染、十分整潔。
她笑著說自己好像有潔癖,一定要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凈凈。盡管兩個不懂事的孩子,一眨眼工夫就可以把整個家弄得面目全非,“好的環境對孩子的康復有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