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2月24日訊 供給側改革提出的核心目標是有效供給,對于傳統制造業來說,有效供給不僅僅意味著要根據市場需求開發產品,對企業本身的供應鏈來說也要求進一步整合優化供應商,從而在采購端達到降低成本,在生產端降低庫存的效果。對于以傳統制造業為主的泉州民營企業而言,供應鏈的改革已經勢在必行。
互聯網工具讓供應鏈管理實現了信息化和透明化
其實,以鞋服行業為代表的泉州企業,很早就意識到了原始的供應鏈管理體系對成本、庫存和效率帶來的巨大負面作用,安踏、特步、匹克、利郎、九牧王等龍頭企業更是率先啟動了供應鏈改革。而新興行業也隨之步入這一領域,一批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的創業公司,也通過新的工具和定制化的服務,力圖改變現有的供應鏈生態,讓整個傳統制造業的供應鏈更加信息化和透明化。大數據的應用,也使得泉州制造業的供應鏈改革迅速進入了快車道。
案例
一品嘉:重構鞋服業供應鏈生態
春節一過,福建一品嘉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莊偉雄就忙碌了起來,由于過去一年在應用互聯網技術改造泉州傳統鞋服產業供應鏈方面的優異表現,一品嘉獲得了國內鞋服貿易龍頭斯蘭集團的投資,并在年前完成了對公司的重組。“我們公司現在已經處在發展的第二階段,也就是成為供應鏈服務商,深入介入企業的供應鏈管理和交易,所以我們需要像斯蘭集團這樣在供應商領域擁有豐富資源的傳統企業的加入,將兩個公司相似的業務進行優化重組。”
從2013成立至今短短的兩年,一品嘉已經從一個單純的互聯網平臺,發展成一家能為企業量身打造供應鏈管理系統的服務商。“一開始,我們只想做一個工具,來改變傳統制造業原始的供應關系,讓供應鏈信息化、透明化。”在一家全國知名的ERP軟件公司泉州分公司擔任了十年總經理的莊偉雄,憑借深厚的互聯網技術知識和多年來在泉州制造業內的積累,毅然投身改造在傳統制造業中延續了一二十年的供應鏈關系,率先打造出基于泉州鞋服產業的供應鏈整合平臺,服務傳統制造業品牌商和電商品牌企業。
很快,困難就如期而至。泉州傳統企業的供應商,不是跟老板沾親帶故,就是已經合作了十幾年的老客戶,這些都是看似牢不可破的關系。“你提供了好的工具,可是沒有改變企業和老板的采購習慣,光有工具也沒用。”莊偉雄說,后來他們自己反思,不能只做工具和平臺,要徹底改變整個供應鏈的生態,介入到企業的采購交易里。
提供定制化服務 優化企業供應鏈
要介入到企業的采購,就必須要取得企業足夠的信任,而這取決于一品嘉供應鏈整合的實際效果。“傳統企業對供應商的管理其實就很原始的,并且由于沒有信息化和透明化,時間一長就造成了局部信息的不對稱,這讓企業額外付出了很多成本。”莊偉雄說,一品嘉幫助企業重新梳理供應鏈,刪減了很多不必要的中間環節,并對供應商建立起嚴格的考核和替換制度。
同時,一品嘉也在供應端匯集了大量優質企業,以大數據為基礎,向企業推薦最合適的供應商。去年年底,一品嘉為泉州體育用品企業喬丹體育做了供應鏈的整合和優化,莊偉雄介紹,整合后的精準供應管理,為企業節省了近10%的采購成本;而另一家泉州服裝龍頭企業九牧王,則在原有系統的基礎上,向一品嘉提出了供應商管理、采購進度、物流配送、協同質檢等多個定制模塊的開發需求。
受到個性化需求的引導,傳統的訂貨制正在受到顛覆,原本幾萬件的規模化生產需求被幾百、幾千件的柔性生產需求替代。通過供應鏈整合服務,如今系統已經可以實現3天翻單,新款式五六天便可生產到位的節奏。莊偉雄介紹,至今一品嘉平臺上已經吸引了5000家鞋服產業鏈上的企業入駐,入駐企業中80%是供應商,20%是品牌采購商,“現在國家提出了供給側改革,也是在重構供應鏈生態,跟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相信未來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認同我們的做法,并加入進來”。
趨勢
供應鏈網絡化社會化
實際上,作為泉州的主要支柱產業,泉州鞋服行業在兩三年前遭遇市場寒冬期時,就紛紛對供應鏈進行了改革。
其中以安踏為代表的鞋服龍頭企業,率先透過完善的零售導向策略,強化零售導向思維及考核系統,要求經銷商嚴格遵從公司的零售政策,共同收集顧客反饋的意見,來制定產品開發計劃和原材料采購計劃。同時為了保證庫存健康,安踏由期貨制向期貨+多次補款補單的模式轉變,通過更加柔性、快速的供應鏈管理,配合前端市場需求進行快速補單,提高業務效率。匹克體育CEO許志華更是直言,未來鞋服產業的競爭,已經進入供應鏈競爭時代。
不僅是企業意識到了這一點,泉州也在積極進行供應鏈轉型的準備。去年,電子商務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的供應鏈管理研究中心也正式落戶泉州,將整合國內清華大學等知名高校的科研成果,為泉州的鞋服供應鏈服務。電子商務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柴躍廷表示,泉州很多大型知名的鞋服制造企業的運作方式仍然是產品設計、產品生產、產品物流、產品營銷,全是在一個企業內部完成,未來供給側的改革,應該是整個供應鏈上面的產品設計、產品營銷、產品制造、供應鏈管理,全部是一個網絡化、社會化的生態系統。
大數據顛覆傳統供需
在泉州的這一輪供應鏈改革中,還有一個明顯的變化就是大數據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像一品嘉、品尚等互聯網企業,將入駐的企業分為貼牌、加工、面輔料等多個角色,企業可以在平臺上對現有供應商建檔留底,也可以對平臺上的新供應商進行引入和試用。企業通過線上訂單數據追蹤,對供應商的訂單執行情況進行考核及評估,采購商借此決定自己體系內的供應商的去留。此外,借助互聯網技術這些平臺還重點梳理了企業整個采購進度跟蹤流程,并根據部分企業營銷中心與物流倉儲分離的特點,在角色權限上嚴格按照企業的審批流程設置。
這其中大數據起到了顛覆性的作用,不僅是作為采購方的企業對自己的供應商動態一目了然,而且不同供應商之間的產品性價值也更加透明化。企業采購的主要依據將更多的是實實在在的數據,而不像以往建立在雙方業務部門的交流上。
“需要變革的,不僅是企業對外的商業模式,還要有對內的管理模式。管理更高效,才能夠讓供給更好適應需求。”福建恒安集團執行董事、首席運營官許水深在結束不久的福建省兩會上談起供給側改革時說,恒安在企業內部構建起數據化、信息化、科學化的管理平臺,并以大數據為基礎,對企業管理進行了扁平化的重構。
根據一品嘉對入駐企業的不完全統計,通過平臺使用,相對傳統線下模式,供應鏈信息透明度大大提高,入駐企業的供應鏈運作成本有了明顯下降,敏捷度得到大幅提升,部分企業相對從前翻單率已經提高了30%~50%。(海都記者 陳東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