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垃圾亂堆亂放、雞鴨舍亂搭亂建,到村容村貌干凈、整潔、有序……這段時間,我們村變化太大了,不僅‘顏值’提高了,鄰里關系也和睦了。”感受著家門口的環境變化,泉州市泉港區后龍鎮后龍村村民為人居環境整治點贊。
近一個月來,該鎮堅持疫情防控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啟動以“杜絕疫情,家園清潔總進攻”為主題,以“三清一改”(清理農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內塘溝、清理畜禽養殖糞污等農業生產廢棄物,改變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不良習慣)為重點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專項行動,念好“四字訣”,全面治臟治亂,著力解決村莊環境臟亂差問題和畜禽養殖亂搭亂建難題。同時,著力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環境衛生短板,經過近一個月的大力整治,違章搭建雞鴨圈舍現象得到有效治理,生活垃圾實現日產日清,村內塘溝全面清淤疏浚,年久失修、滋生蟲害的露天旱廁被全力拆除,全鎮人居環境煥然一新,為全面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筑牢了安全屏障。
“線上+線下”廣泛“宣”
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短信、電子屏、橫幅、廣播、宣傳車等宣傳形式和渠道,大力開展“線上+線下”輿論宣傳教育,通過視覺與聽覺上的高密度、高頻次宣傳,以群眾喜聞樂見、易懂易學的方式,切實把提振信心、科學防控的強音傳播到基層、傳達給群眾,打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疫情防控宣傳“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全鎮共發放“一封信”、“倡議書”、“公告”等宣傳資料5萬余份,電子屏、廣播滾動播放2000多條(次),懸掛標語橫幅500多條,推送疫情防控和人居環境整治典型經驗做法、感人事跡等相關信息近百條,營造了濃厚的輿論宣傳氛圍。
“面子+里子”深入“清”
聚焦垃圾堆放、畜禽養殖、黑臭水體、露天旱廁等群眾關心關注的長期影響環境衛生和村容村貌的重點、難點問題,“靶向”實施房前屋后大清掃、生活垃圾大清理、河塘溝渠大整治,“鐵腕”治理群眾身邊環境“頑癥”,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清除,既治“面子”又清“里子”,以“繡花功夫”推動人居環境整治走深走實,切實實現街凈巷潔、河清水暢、燈明景靚。目前,轄區內13個村居共投入人員1000多人次,清除“牛皮癬”5000多處,整治衛生死角3000余處,清理生活垃圾3000余噸,拆除亂搭亂建雞鴨舍7200多處,清理水溝、河道7.8公里,清理出土地26000平方米,盤活了一批長期被侵占的村集體資源。
“精準+精細”大力“改”
堅持“缺什么補什么”,把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短板作為提升群眾獲得感的重要民生工程來抓,讓“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成為真實寫照。見縫插針,利用人居環境整治清理出來的近40畝土地開展綠化美化,有效促進生態修復;完成后龍村40畝紅樹林生態景觀帶建設,讓群眾“推門見綠”,在“家門口”享受“綠色福利”;建設近1公里的金臘海堤除險加固項目,妥善保護濱海岸線。在環境美麗宜居上下足功夫,拆除涉河違章建筑500多平方米,全力推進1.5公里的虎石溪生態公園建設,努力挖掘文化內涵,積極打造生態河流樣板;深入實施農村“廁所革命”,拆除露天旱廁559處,完成256戶三格化糞池新建改造;開展房屋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專項行動,累計拆除存在安全隱患的房屋146宗。
“黨員+黨徽”向前“引”
“我是黨員我帶頭,疫情防控沖在前,環境整治當先鋒”。通過“黨組織推進、黨員帶動、黨群互動”模式,全鎮1000多名黨員佩戴黨徽,帶頭亮身份、踐承諾、爭先鋒,凝聚起疫情防控、環境整治的正能量。在人居環境整治一線,到處可見黨員干部的身影,既當“指揮員”,又當“戰斗員”,不怕臟、不怕累,帶頭入戶宣傳,帶頭清理垃圾,帶頭拆除雞鴨舍,在黨員先鋒模范帶動下,迅速掀起人居環境整治高潮。疫情防控期間,不讓一個貧困戶和困難群眾掉隊,始終是黨員干部時刻緊繃的“心頭事”。每個黨員干部主動掛鉤幫扶2-3戶貧困戶,通過送信息、送政策、送口罩、普及防疫知識等方式點對點、手牽手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全鎮47戶167名精準扶貧對象基本生活得到充分保障,無一人返貧、掉隊。(陳惠仁、陳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