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制造2025”發布
“中國制造2025”地方試點首落泉州
日前,國務院通過推動中國邁向工業強國的綱領性文件——《中國制造2025》。作為“中國制造2025”的首個地方試點,泉州迅速響應,召開市政府常務會,通過由中國工程院牽頭制定的《泉州制造2025》。未來10年,泉州將按照這一行動綱領,建設世界知名的制造業研發和生產基地,力爭躋身中國制造業綜合水平10強城市。
昨日,記者采訪了“中國制造2025”和“泉州制造2025”的主要執筆人,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原副院長、中國工程院制造業研究室特聘專家屈賢明和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請他們解讀“泉州制造2025”。
全國首個地方樣板緣何花落泉州?
2013年1月,中國工程院聯合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和工信部,著手開展“制造強國戰略研究”,明確提出要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實現中國2025年進入世界制造強國之列。
經過深入全國各地調研比較,泉州進入中國工程院視野。“一方面,泉州是制造名城,產業很有特色,也很有活力,又是金融改革試驗區、電子商務示范區、海絲先行區,另一方面,作為中國制造業的典型城市,中國制造的轉型陣痛也是泉州的陣痛。隨著經濟進入調速換擋期,泉州政企也在積極尋找新的發展坐標。”
在福建省委、省政府和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下,泉州積極對接“中國制造2025”,省市領導參加多場調研。泉州多次召集各級各部門和相關產業園區、行業協會、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企業進行研討,市科技局以多種形式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建議。屈賢明認為,泉州比其他城市先行一步對接“中國制造2025”,體現了城市發展中難得的“世界觀”、全局觀。
回答了泉州制造發展六大困擾
受泉州市委、市政府委托,中國工程院牽頭制定“泉州制造2025”,經過近一年努力,六易其稿,終于完成。
“泉州制造2025”回答了困擾泉州制造業的六大問題。包括:發展定位、發展目標;傳統優勢產業如何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如何加速培育;如何進一步提升產品質量和品牌影響力;如何應對新一輪工業革命大潮對制造業的沖擊;如何推進生產模式和商業模式變革;政府如何作為。提出了“產業共生、協同創新、智能制造、品牌拓展、服務增值”五條發展思路,著重實施“提升九大產業集群、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采取三大攻堅行動和大力推行綠色制造”四大戰略任務。
“這是一份虛實相濟的路線圖,既指明改革方向,也明確具體的抓手,未來將有相應的制度和體制設計作為支撐。”屈賢明說,“泉州制造2025”緊扣泉州本土產業需求,許多升級路徑取材于調研中發現的泉企創新案例;從時間表到編制思路,都與“中國制造2025”同頻共振;智能制造、定制化規模生產等專門為泉企開出的“藥方”,都體現了行業發展最前沿思維。
從頂層設計到撬動政企共同參與
從頂層設計走到現實,“泉州制造2025”需要真正撬動全社會力量,特別是讓作為轉型主體、創新主體的企業參與進來。
對此,政府將如何保障綱要、行動的實施?據悉,泉州將成立市領導為組長,市直部門與各縣市區、各產業園區負責人為成員的“泉州制造2025”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協調泉州制造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同時,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探索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設立專項資金,引導開展科技創新,建立科技人才激勵機制,在全社會營造創新氛圍。作為推動實施和落實創新驅動戰略的主要部門,市科技局也將進一步深化科技改革,加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支持和創新服務體系建設。
屈賢明認為,泉州支柱產業大多與民生相關,民生產業永遠朝陽,永遠有發展前景。與此同時,企業家也要看到泉州制造轉型升級的緊迫性。對智能制造、信息技術新一輪工業革命帶來的變革,應該引起足夠重視,在產品生產、銷售過程中及時應用。他告訴記者,中國工程院將全程關注和參與“泉州制造2025”。27日,周濟院長專門開會進行研究,今后將持續幫助泉州推動綱要、計劃的落地生根,并將適時組織院士專家回訪,總結推廣泉州試點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