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明女士看到父女重逢,幾度落淚
孩子的外婆明女士早已幾次紅了雙眼,淚流不止,她也有話跟女兒說:“巧巧,不要再藏了。你就直接回來吧,三個孩子也怪可憐的,你不可以這樣狠心。”
昨日下午,聶興亮還是獨自一人帶走了三個孩子。為湊足車費,明女士掏了300元,浮山邊防所教導員林南海掏了300元,本報記者也將身上的800元現金全部掏出,終于讓孩子們跟父親踏上江蘇無錫的回家路。
臨行前,聶興亮突然笑了,他說,會好好照顧三個女兒,感謝泉州的許多好人,謝謝他們替他照顧孩子。
父親給剛睡醒的小女兒穿戴衣服,準備帶她回家
□記者手記
要愛,不要傷害
父親哭了,孩子哭了,外婆也哭了,一直沒有現身的那位母親,是不是也哭了?
聶興亮拿孩子當賭注,以為可以逼孩子的母親現身。不知是巧巧還不知情,還是聶興亮太過于自信,他賭輸了。
到了派出所,他一直重復著“沒想到”。沒想到,孩子會被拋棄,甚至被當作“遺棄的孩童”,沒想到妻子依然沒現身。
當他到福利院,抱著小女兒哭出第一聲“對不起”時,當本報記者給他買來盒飯,他先逐一喂給已經吃飽飯的女兒們時,當他最后展開笑容說會好好照顧三個孩子時,我們愿意相信,這位父親依然有愛。
其實,父親和孩子們想要自己的妻子和母親,是因為他們依然覺得,只有“她”,才能讓現在的生活向著“完美幸福”奔跑。
也許,巧巧也有許多“想不到”。想不到她的離開會帶給自己的家庭這么大的波動,想不到23歲就需要這樣大的責任與擔當,想不到母親竟會說自己“狠心”。
我們也愿意相信,一個23歲的母親,還有一段很長的路,去鍛煉怎么當一位充滿愛的母親。
“所有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要愛,不要傷害,則是每個幸福家庭的共同密碼。(本網記者 董加固 田米 實習生 花蕾 夏鵬程 通訊員 黃心藝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