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車廳內,一乘客正抽著香煙(昨日下午4時許,攝于泉州市區客運中心站)
閩南網6月1日訊 昨天,是第26個世界無煙日,今年的主題是“全面禁止煙草廣告、促銷和贊助”。
記者昨天走訪調查發現,自兩年前的5月1日室內公共場所全面禁煙后,泉州市區各醫院也陸續開設了戒煙門診,但至今仍沒有一人專門前來治療。煙民們基本上都是在生病后,才在其主治醫生的建議下考慮戒煙。而受衛生部門沒有執法依據等影響,在公共場所抽煙,并沒有受罰一說。控煙,還多停留在宣傳層面上。目前,僅解放軍第180醫院靠約定俗成的處罰,令院內抽煙現象大大減少。
受訪中,各方都期待,能有法律法規細則的出臺,讓禁煙落到實處。
現象
無人專門來治療
2年前,在泉州各醫院陸續設置戒煙門診后,本報記者走訪調查發現,戒煙門診很冷清,無一人接受治療(詳見2011年7月19日A9版報道)。
昨天下午,記者回訪發現,這一情況并沒有好轉。
在泉州市中醫院,負責控煙的總務科吳科長介紹,去年8月份,醫院新的門診綜合樓落成后,各科室的調整還沒全部到位,因而戒煙門診就暫停了。不過,在設置戒煙門診的1年多來,都沒人前來治療。而作為醫療機構的一個硬性指標,他們不會撤銷戒煙門診。
泉州市第一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的情況也差不多。這兩家醫院的戒煙門診均依托呼吸內科,每周定時開診。但2年來,真正專門來戒煙的人,同樣沒有。少數的病人,也都是其他疾病并發后,才在主治醫生的建議下咨詢如何戒煙。
戒煙門診是雞肋?
而設置戒煙門診,各方也都有不同的想法。
受訪中,煙民們覺得,之所以不愿選擇戒煙門診,是懷疑它們的效果。他們覺得戒煙這種事,大多還是靠個人意愿,無需靠醫院。
另一方面,根據上海等先進城市做法,戒煙門診除了進行行為干預和調整生活習慣外,對老煙民還要配以藥物治療。但目前,泉州各醫院都沒有專門的治療藥物。
泉州市第一醫院呼吸內科主治醫生黃鴻波說,藥物采購程序復雜,專門的戒煙藥又沒有進入基本藥物目錄,要廠家自己跟醫院聯系。因為沒有病人,醫院也不愿意進藥,導致惡性循環。
有不少醫院甚至認為,戒煙門診是雞肋,雖然不得不設,但在目前醫療資源緊張又沒病人的前提下,如果設置單獨的戒煙門診,也是一種資源浪費。
嘗試
醫院內抽煙得挨罰
受訪中,不少醫院認為,控煙的效果之所以有限,主要是沒有形成有效的社會氛圍,同時,控煙主要以勸導為主,有時勸導時還怕人家不配合。不過,此事也有例外,在解放軍第180醫院內,一旦抽煙,就得面臨罰款。
昨天下午3時半,記者在180醫院大門看到,一塊紅色的標志牌上醒目地寫著“進入醫院請勿吸煙”的字樣,醫院大樓內也有明顯的禁煙標志,部分走道旁還設置了滅煙垃圾桶。
醫院政治處相關負責人介紹,醫院相比于別的地方,更需要一個無煙的環境。為此,從2009年起,180醫院的這支50人組成的保安隊伍,就兼職做起了勸導禁煙工作。但在保安巡邏過程中,許多患者家屬認為在走廊抽煙不會影響到病人,不理解也不愿意配合工作。
目前,醫院住院部大樓內設有煙霧自動感應器、監控錄像以及禁煙標志等,一旦發現有人吸煙,保安人員將及時到現場予以制止,若吸煙者不聽勸,則罰款10元。據統計,從2009年至今,他們至少開出了3萬張罰單。
處罰可嘗試推廣?
這樣的模式,是否值得其他醫院學習?
一位醫院醫生認為,禁煙罰款跟180醫院是部隊醫院也有關系,煙民對此一般比較配合,但畢竟這只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規定,并沒有真正的法律依據,實施有風險。
而2年來,因無執法依據,泉州市衛生部門都沒開過禁煙罰單。相關負責人說,醫院這樣的罰款形式,會不會引起糾紛?如果較真的市民去告醫院,醫院就很被動。
泉州市疾控中心有關人士也介紹,目前泉州控煙還是以宣傳為主。
有單位內部禁煙
在走訪中,記者還發現,目前,不少機關事業單位,在內部設置了禁煙區和吸煙區,讓抽煙現象減少許多。
今年3月起,市區一事業單位在內部實施禁煙,一經發現,每次罰款50元。實施3個月以來,還沒發現一起在禁煙區抽煙現象。泉州市衛生部門有關人士評價,這樣的模式很好,單位控煙的效果,比起人員在公共場所勸導有著截然不同的效果。如果每個單位都能實施的話,相信控煙效果會更好。(N本網記者 陳麗娟 蘇碧蓉 謝向明 文/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泉州港首次出口新能源汽車組件2025-05-07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