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譜明年面世 盼助“紫云黃”后裔尋根
“紫云族人歷經磨難數十代,如今已發展成為人丁興旺,人才輩出的黃氏望族。”黃嘉民說,明年是黃守恭誕辰1390周年,族譜目前已到了掃尾階段,共10冊達2000頁,里面包含紫云黃氏文化、人物、祠堂等篇目,將系統地還原紫云黃氏的發展史。而在世系上,因現代族譜金字塔的底端基數太大,該譜只記錄了前40代。
泉州紫云黃氏編撰族譜的消息,在海內外引起了很大反響。不少宗親與編委會取得聯系,有人送來珍藏的族譜資料,也有人表示希望能獲得幫助回泉州尋根。去年3月,一通來自東北遼陽的電話打到了編委會。電話那頭,一名80多歲的老人家說,自己家中有一本族譜,記載著祖先來自泉州,從網上找到了編委會的聯系方式,希望回來尋親。
熱心的編委會欣然答應,老人家在子女的陪伴下,帶著族譜搭車從迢迢千里外趕來。拿來一對比,老人家提供的族譜與泉州的一樣。經考證,大約340年前的清朝,老人家的祖先從南安逃難到了遙遠的東北,給一戶佟姓人家守墓。佟姓人家認為給其守墓就是家丁身份,所以應隨主人姓,而其祖先提出,自己是守墓人,不是家丁,族譜記載他姓黃,不應該也不愿意改姓,雙方遂告到官府。審案的大人判令,如若能拿能族譜證明他姓黃,就不必改姓。他的祖先遂派人從遼陽歷盡千辛萬苦回南安抄錄族譜,前后歷時一年多,終于保住黃姓。這個“矢志矢力保姓”的故事,讓黃嘉民先生感慨不已,更深切感受到修纂總譜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族譜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征,它從一個側面體現了一個民族興衰發展的歷史。”黃嘉民說,只有家族的存在和延續,才有整個民族的存在和延續。雖然這本族譜的編撰過程中遇到很多困難,也耗費了很多時間,但很值得,這是紫云黃氏子孫的使命。他希望能盡快讓族譜面世,為更多尋根謁祖的“紫云黃”后裔提供幫助。
【人物名片】
黃守恭(629-712年),黃守恭少習詩書,博通經史,蜚聲士林,時稱“郡儒”。初事貨殖,后務農桑,廣辟桑園七里,種桑養蠶,紡絲織綢,外銷南洋和西亞直至歐洲各國,為泉州開拓“海上絲綢之路”做出了重大貢獻。
黃守恭為人慷慨,樂善好施,濟貧扶危,仁風義舉,名聞遐邇,世稱“長者”。唐垂拱二年(686年),舍宅創建泉州開元寺,千古流芳,是泉州著名歷史人物,也是黃氏族人的楷模。寺建成后,初名蓮花道場,因建殿時嘗有紫云覆地,又稱“紫云寺”,此即紫云黃氏肇宗之由來。
黃守恭傳五子,分散到南安、惠安、安溪、同安以及詔安五地。歷經1300多年,如今紫云后裔,廣播閩、粵、臺、浙、贛、廣、桂、蘇、滬、遼、魯、京、湘、鄂、云、貴、川、陜、青、甘、豫等全國各地和港、澳地區,以及東南亞等國家,并分派於歐美澳各洲。瓜瓞綿長、人才輩出,科第聯芳,金馬玉堂,蔚為八閩望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