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天氣晴朗,許多市民攜家帶口前往清源山、宏福園和皇跡山陵園掃墓,3個陵園共接待10.7萬多人次。其中,宏福園接待5.8萬人次左右、車輛6000輛,皇跡山陵園接待約4.1萬人次左右、車輛9200輛,清源山接待0.8萬人次左右。巨大的車流人流給交通造成了不小的壓力,部分時段進出各個陵園的道路出現滯留現象。相關人士提醒,祭掃高峰期一般為早上9時許持續到下午4時,市民盡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錯峰出行。
天氣晴好迎來祭掃高峰
兩個陵園周邊 實施交通管制
昨日上午10點多,記者從單位驅車前往宏福園。才到江濱北路,車流量就明顯比平時增加不少。在江濱北路拐往北清西路的紅綠燈路口,車子出現了滯留現象,等了30分鐘左右才通過該路口。從北清西路一直到宏福路口,車輛排起長龍,緩慢前行。到12點多記者采訪完往回走時,進入陵園的道路依然是車滿為患。宏福園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天上午7點多就有市民上山祭掃,祭掃高峰是早上9點到11點、下午1點到3點。
記者隨后來到清源山齊云路,正值中午12點多,仍有不少市民或走路,或開車上山準備祭掃。在齊云路中段一個簡易的停車場,進出的車輛與上山下山的車輛匯集在一起,車輛只能緩慢通行。據了解,為確保清源山景區道路交通安全有序暢通,今明兩天的上午8點至下午5點,通往清源山風景區的齊云路、北山路將實施全封閉交通管制,禁止一切機動車通行。
下午1點多,記者又驅車前往皇跡山陵園,在刺桐北路拐往皇跡山陵園路口,有交警在維持秩序,車輛只能出不能進,因此并未出現車輛滯留的狀況。而從國道324線走新埔街到了皇跡山陵園大門處,車輛又排起了長長的隊伍,一路走走停停。皇跡山陵園工作人員提醒,祭掃高峰期從上午9點半持續到下午3點左右,建議市民避開車流高峰。
交警也提醒市民,今明兩天的8:00—17:00,禁止一切機動車輛從第四監獄方向通過古道街(七里庵)進入皇跡山陵園,禁止皇跡山陵園出來的一切機動車輛左轉進入新埔街方向,皇跡山陵園周邊道路由國道324線→蓬萊路(冠亞凱旋門邊)→新埔街→皇跡山陵園→古街道(七里庵)→第四監獄→刺桐北路實行單向行駛,嚴禁車輛逆向行駛。
相比其他陵園,昨日前往泉州市革命烈士陵園祭掃的人反而比前兩天少了很多。烈士陵園負責人黃主任介紹,前兩天主要以團體為主,昨日則以散客為主,主要是自發前往祭掃的市民和烈士家屬以及僑胞,約為三四千人。
交警部門預計,明日上午9時至下午7時,群眾出行活動較為頻繁。屆時,泉州市區通往皇跡山陵園、宏福園、清源山、森林公園、開元寺等地的少林路、東湖街、北山路、坪山路、通港街和新華路開元寺路段等路段將迎來交通流高峰,請市民提前安排出行計劃,避開交通高峰時段、路段。
騎小黃人低碳祭掃
不少市民騎共享單車前往祭掃
采訪中,記者還發現,在前往各個陵園的車流中,除了小汽車、電動車外,其中還穿插著“小黃人”等共享單車的身影。在停車場,不少共享單車與電動車并排停放,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
市民小林就是騎“小黃人”去皇跡山陵園的。他表示,騎“小黃人”比開車的父母早到了半個多小時,雖然大汗淋漓的,但他覺得,這么好的天氣里,騎單車既能享受“日光浴”,又可以鍛煉身體,何樂而不為呢?
鮮花祭掃文明環保
八旬老人坐輪椅上山祭拜父母
在宏福園停車場,記者見到蕭女士推著老伴正在休息。她告訴記者,他們住在泉州市區南門兜,自己70多歲,老伴80多歲歲,患了帕金森病。盡管腿腳不便,但清明節到了,老伴執意要上山來祭拜父母,于是昨日上午兒女便載著他們上山掃墓。因為老伴坐著輪椅不方便,老兩口便在停車場等,由兒女們替他們去祭掃,“即使不能親自到墓前祭掃,但他覺得這樣也好一些。”
中午12點多,記者準備離開宏福園時,看到兩名男子扶著一位老人從墓園里走下來,原來老人患有糖尿病,血糖突然升高了。兩名男子扶著老人到樹蔭下坐下,其他親人則拿了水喂他喝,“還好親屬中有人當護士,進行了簡單處理。”
不文明祭掃影響環境
隨意燒紙錢放鞭炮
采訪中,記者發現還是存在不少不文明現象。
有個別市民在墓地上焚燒紙錢,有的并沒有放在鐵桶內焚燒,或者沒有蓋上蓋子,使得紙灰四處飄散。鞭炮的聲音也不時可以聽到。在皇跡山陵園,有市民甚至在墓地上燃放煙花。在宏福園,一些掃墓的市民離開時,直接將塑料袋等垃圾丟在地上。
幾個園區現場執勤的交警均表示,昨日造成部分時段車輛滯留除了因車流量劇增,還與個別市民隨意停車、掉頭有關。比如在前往皇跡山陵園的路上,由于個別市民將車停在路邊,使得原本就不寬闊的道路顯得更加狹窄,車輛只能緩慢通行。(記者 吳志明/文 陳小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