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洛江區重點實施四大生態工程,著力構建全域發力、全面創建的生態文明建設工作體系。泉州灣河口濕地(洛江段)省級自然保護區作為洛江區國家生態文明區建設示范點之一,已形成洛陽橋與紅樹林完美結合的獨特濕地文化景觀。
來到泉州灣河口濕地(洛江段)省級自然保護區,連綿成片的紅樹林長勢喜人,滿潮時海水與紅樹林交相呼應,放眼望去,海面上枝繁葉茂,郁郁蔥蔥的紅樹林在海風中搖曳,構成一幅獨具特色的生態景觀。
“泉州灣河口濕地洛江段的濕地面積有235公頃,其中紅樹林的面積大概是在1050畝左右,洛江段的濕地是屬于整個泉州灣河口濕地的一部分。”洛江區自然資源局副局長倪勁峰介紹道,該區域曾被外來物種入侵,大量互花米草侵占灘涂,擠占紅樹林的生存空間,嚴重威脅區域生態環境。
為切實維護泉州灣河口濕地(洛江段)生態系統安全,洛江保質保量推進互花米草除治攻堅工作,并取得有效成果。據了解,施工人員根據互花米草除治范圍內的地形地貌特點,先易后難,分類實施除治工作。對成片分布的互花米草,采取“刈割+旋耕”、“刈割+翻挖根部”、深翻等方式進行除治;對零星分布或紅樹林內散生的互花米草,采取人工挖(拔)除。互花米草刈割后,用旋耕機多次旋耕,充分破壞其地下根系并埋入淤泥中,阻斷氧氣向下傳輸,降低新萌生率。
“互花米草的除治攻堅行動在去年6月份就開始籌備了,8月份正式開始除治工作,歷經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在11月初我們已經全面完成了1442.6畝的互花米草的除治攻堅行動。”倪勁峰說道,“目前濕地是進入管護期,到2025年的這一段時間,我們會對互花米草的復萌情況進行管護。同時,我們也會結合開展的濕地生態改造提升工程,努力把洛江段的濕地打造成集居民休閑、生態研究等方面為一體的綜合性生態濕地。”
此外,洛江實施“河長+林長”共治機制,組織開展“河長+林長”聯合巡查活動,重點檢查互花米草除治情況以及泉州灣河口濕地(洛江段)省級自然保護區內違規占地大排檔、違規圍墾養殖、違規建設等整改落實情況。并通過微信公眾號、張貼標語、分發宣傳冊等多種渠道,廣泛宣傳濕地保護條例、互花米草危害性和攻堅方案,發動社會各界參與濕地保護,營造除治有害生物、保護濱海生態系統安全的良好氛圍。
下階段,洛江將認真貫徹落實市政府工作部署,持續開展泉州灣河口濕地(洛江段)省級自然保護區聯合巡查,鞏固提升互花米草除治攻堅成效,加大生態修復力度,切實加強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保護。(賴淑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