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本溯源求發展,桑梓同懷留鄉愁。為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社區文化,留住鄉音、鄉情、鄉愁,一年多前,泉州市鯉城區浮橋街道田中社區啟動《田中社區志》編纂工作,經過不懈努力,目前該社區志已進入校稿階段。
日前,在浮橋街道田中社區居委會辦公室,記者看到,社區黨支部宣委林淑珍正拿著《田中社區志》樣稿,就社區志內容,與社區老人會成員進行交流,遇有人提出異議細節,林淑珍便拿出紙筆,記錄下來。
“這本《田中社區志》樣稿包羅萬象,涵蓋田中社區的地理位置、農耕記憶、姓氏宗族、民俗風情、社區人物等內容。”林淑珍介紹,田中社區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如何記錄這些歷史,留住鄉愁、推進社區平穩發展,這是田中人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為了做好歷史資料的留存,2019年8月,田中社區黨支部書記吳俊明邀請多位文史專家召開《田中社區志》編纂工作籌備會,啟動編纂工作。
“編纂工作啟動后,社區老人會成員牽頭,組織人員對社區4個居民小組展開調查研究,經過十余次調整后,形成了《田中社區志》編目大綱。”林淑珍介紹,為全面、準確、客觀地反映田中社區人文歷史,在社區志撰寫過程中,搜集資料這一環節最為繁雜也最為關鍵。
“在您的童年記憶里,有聽說過古井巷的故事嗎?”
“這棵樹這么高、這么茂盛,您知道它幾歲了嗎?”
為了充分挖掘史料,田中社區調動每一位居民參與,除了日常在社區辦公室撰稿外,林淑珍和老人協會成員還經常進家入戶,不論兒時記憶,還是民風民俗,通過居民口述,一一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交互式檢查,查缺補漏,及時糾偏改錯。“社區志記錄社區事,而居民是社區歷史文化最為鮮活的載體,只有多和居民交流,才能挖掘到更多的史料。”林淑珍說道。
“我們社區有一支彩婆舞隊,還有一支什音隊,吹拉彈唱樣樣出眾,經常受邀外出表演。”社區居民洪麗美介紹,田中社區人才輩出,社區志記錄社區歷史沿革和風土人情,可以讓子孫后代追根溯源、有歸屬感,關心本土文化,傳承文明,更能激勵子孫后代立世進取。
“此前社區的歷史檔案記載幾乎為零,很多居民都不知道社區的歷史變遷。”林淑珍介紹,社區志的編纂是一個艱辛的過程。在社區沒有留存任何文獻資料和數據可考的情況下,她與調查組實地采訪225人次,除鯉城區檔案館外,還多次前往泉州市華僑歷史博物館、泉州市圖書館、南安市檔案館等地查閱相關資料,一篇文稿修改10多遍是常事。
“目前樣書字數已達23萬字。”林淑珍介紹,社區志編纂思路及史料的查尋,得到了市、區兩級史志部門多位專家的大力支持。她表示,社區志的編纂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目前已進入校稿階段,接下來將根據實際情況,持續對《田中社區志》的內容進行補充,盡快將其編輯成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