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營造泉州市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濃厚氛圍,展示全市各地、各相關指導組關于主題教育的階段性進展、整改落實情況。近日,泉州晚報、泉州廣播電視臺推出鯉城區委書記、主題教育領導小組組長黃陽春專訪——《抓實整改 推動“盆景”變“風景”》。
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鯉城區結合轄區具體實際,下大力氣整治群眾反映最多的痛點難點問題,并探索形成長效化、制度化治理機制,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積極回應群眾關切
瞄準熱點難點問題“立即改”
位于鯉城開元街道東升社區的金池巷緊鄰醫院和學校,車流量較大。以往,附近居民在巷內私設停車位,不僅收費高,還缺乏管理,造成小巷時常發生擁堵。而今,小巷停車更加有序、擁堵現象比以前少了很多。
這樣的成效得益于鯉城今年啟動的城市秩序整治提升“5+1”行動。在停車亂收費整治行動中,城管、市場監管、交警、公安等部門聯合對醫院、學校等周邊停車亂象較多的區域進行重點整治,通過取締無證照、占用公共資源的“黑停車場”,施劃正規停車位,盤活周邊停車場等措施,著力緩解停車難題。
“整治以后路寬敞了很多,載小孩的家長都說現在路變寬了很好走,買菜的老人家也說整治了很好。”開元街道東升社區居民李研治告訴記者,周邊的居民都希望整治效果能長期保持。
在“5+1”行動中,除了整治停車亂收費之外,還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矛盾問題集中的重點區域占道經營、共享單車亂象等進行集中治理,并依托網格化管理模式,將城市整治面由古城擴大至全域。
“我們始終堅持為民導向和問題導向,對征集到的146個群眾最憂最盼的‘立即改’問題,下大力氣解決。目前,‘立即改’問題已完成整改105個,提出細化措施223條,完成率達72%,剩余41個問題也正在全力整改中。”黃陽春介紹。
創新施行“街巷長制”
精細化管理變“盆景”為“風景”
結合“5+1”行動,鯉城優化升級了城市管理網格化整治模式,并以此為基礎,創新施行“街巷長制”基層自治管理機制,成為街巷精細化管理的一項創新舉措。
今年7月,老黨員鄭衛治被選為金魚巷首任“巷長”。在她眼里,居民關切無小事,路燈什么時候關,裝飾盆栽用什么好,樁樁件件都要認真記在本子上,第一時間與社區、部門溝通解決。
“夏天澆水后,溫度升高,水培的花很快就爛了,爛了就有臭味,蚊蟲很多,我就把這個意見反映給社區,社區再向上反映。水培就換成土培,這樣就更美觀了。”鄭衛治介紹。
目前,鯉城已有15條古街巷設立街巷長,這些街巷長都由黨員擔任。他們延伸了社會治理的觸角,能夠了解社情民意,及時溝通解決問題,并引導居民參與小巷治理,實現共治共享。通過創新試點、總結推廣長效治理模式,鯉城正逐步以制度固化成果,推動“盆景”變“風景”。
“主題教育重在出實效見長效。今年來,我們堅持邊學邊干邊實踐,通過積極探索嘗試,創新試點了一批便操作、可復制、治根本的城市治理模式,取得了較好的試點成果,形成了如‘陽光議事廳’‘金牌調解室’‘民情接待站’‘網治一體化’等基層治理經驗,并提煉總結上升到制度化機制化層面,在全區范圍內推廣,以點帶面,整體推進,變‘盆景’為‘風景’,全力確保主題教育取得長長久久的成效。”黃陽春介紹,鯉城注重把主題教育的實效體現到推動都市產業高地建設、城市特色展示面打造、民生質量持續提升上來,全力匯聚“趕超發展”的強大動能。(泉州廣播電視臺 泉州晚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泉州港首次出口新能源汽車組件2025-05-07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