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泉州市鯉城區臨江街道的幸福街,原本是傳統的鞋業批發一條街。十多年前,互聯網大潮來臨的時候,幸福街的批發商戶開始觸網。如今,幸福街已成為泉州傳統商業模式走向電子商務模式的標桿。然而,幸福街的轉型并沒有止步……
嘗鮮:第一年只有17家商戶試水網絡銷售
走進幸福街,放眼望去,只見一條約4米寬、200米長的道路兩旁擠滿大大小小的鞋店。要是臨近中午來,只有三三兩兩的店鋪開店營業。若是晚上來,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原本安靜的街道人潮涌動,各個店鋪內燈火通明,商鋪內外檢查貨物、包裝、安排出貨的人員忙進忙出。到了晚上八九點,快遞車、送貨車更是將這條不寬敞的街道圍得水泄不通。
“幸福街的商戶基本上都是從事網絡批發行業的,因此,白天人比較少,傍晚到深夜都是燈火通明。”臨江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杜志蕓介紹。
幸福街的鞋業批發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興起。由于地處市中心、毗鄰車站,幸福街逐漸成為遠近知名的鞋業批發一條街。發展到后來,200多米的街道內,擠了200多家批發商戶。
2008年,臨近幸福街的舊車站開始外遷,隨之而來的是幸福街的客流與日俱減。同時,在其他區域制鞋業的興起、實體店庫存危機、成本危機、房租壓力日漸加重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幸福街到了必須轉型的關鍵節點。
“不能眼看這條商業街就此沒落!”臨江街道市場監督管理所所長莊嚴回憶說,彼時國內電子商務發展勢頭漸猛,許多傳統零售業開始觸網,為此,臨江街道開始引導一些批發商戶嘗試網絡銷售模式。
幸福街商戶張文革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2008年,一群從事網絡銷售的大學生來到幸福街尋求合作,希望將商戶的產品拍照并放到網上賣。”張文革回憶說,“但那時大家對電商一竅不通,都不肯與他們合作。”
但是,張文革嗅到了商機。“當年我就關掉商鋪,租下了空置的華聯工藝品批發市場,開始做起了服務商,為入駐電商提供倉儲、辦公、代發貨等服務。”張文革回憶說,第一年,只有17家商戶試水網絡銷售。
2009年,在臨江街道的引導下,幸福網店商城創辦,這是泉州首家網店商城。商城初期招商引進34間店面、42家網商入駐。
席卷:占據淘寶天貓男鞋類目半壁江山
張文革沒有想到,網絡銷售模式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卷幸福街。
幸福街電商發展有多快?2009年幸福網店商城創辦時,僅有34間實體店面入駐。然而,只用了兩三年時間,商城便一鋪難求。“我租下華聯工藝品批發市場時,工商部門建議我一口氣簽10年的租約。但我心里沒底,只簽了一年租約。但由于電商發展迅猛,第二年,租金便上漲了20%,第三年,租金同比上漲了100%。到后來,場地所有者直接將場地收回,自己建電商平臺了。”張文革介紹。
事實證明,幸福街這條轉型之路走對了。在有關部門和單位的引導下,幸福街商戶由實體批發業務逐漸向網絡批發轉型,并逐漸形成“實體+網店”的經營模式。“幾年時間里,幸福街的傳統批發商戶全部轉型成為網絡批發商。而隨著商戶不斷增多,幸福街商圈不斷擴散,輻射帶動周邊區域電商發展。”莊嚴介紹。
去年,位于臨江街道義全街的泉州供銷幸福電商園投入運營。泉州供銷幸福電商園建筑面積達1.75萬平方米,1~4層為電子商務店面,5~10層為高級辦公寫字樓,項目可容納300多家電商企業。
泉州供銷幸福電商園,是臨江街道打造幸福電商園、進一步充實幸福街商圈電商載體的又一手筆。“華聯電商城、幸福電商園、幸福網店商城、總站商貿城……如今,眾多電商載體遍布臨江街道各個區域。”杜志蕓介紹。
牽頭發起成立泉州市網絡零售協會,為幸福街電商提供商品推廣、美工設計、培訓輔導、物流倉儲、金融擔保等全方位服務;推行“互聯網+實力產業群”項目,與阿里巴巴簽署泉州市品控服務商合作協議,成為阿里巴巴在全國的首個試點;與華僑大學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合作籌建全市首家網商創業園;建設泉州市電子商務企業總部基地;成立泉州市網商(虛擬)產業園鯉城分園,向入園企業提供包括商務、運營、產品分銷、人才、金融、技術、信用等八大服務,推進電子商務企業集約化、集群化發展……近年來,依托幸福街,臨江街道及有關部門不斷夯實電商發展基礎,開拓電商市場,形成了幸福街商圈和電商總部基地兩大電商集聚區。
“如今,電子商務相關產業辦公區的總體建筑面積已達3.57萬平方米,注冊商標2000多枚,園區內有300多家天貓商家和4000多家淘寶商家,占據了淘寶天貓男鞋類目半壁江山,形成了以‘幸福品牌’為主的多個淘品牌。”張文革說。
洗牌:把跨境電商做到國外
數據顯示,2018年,臨江街道線上電商企業銷售額突破34.4億元,同比增長43.4%。其中,電商總部基地電商企業銷售額達20億元左右,日均銷售額500萬元,日均訂單10萬件。
試水網絡銷售至今,幸福街電商走過了快速發展的十個年頭。如今,隨著國內電商競爭愈加激烈,幸福街要有所突破,必須再次尋找新的出路。
“目前,幸福街的電商發展已經達到高峰,行業也進入洗牌期。要想拔得頭籌,必須再次轉型。”在幸福街扎根了16年的小李,見證了幸福街電商發展的全過程。“幸福街的商戶全部都是批發男鞋的,幸福街的男鞋銷量全國第一,但是女鞋在全國排不進前列。產品單一,限制了幸福街的發展。”
為此,去年開始,小李開始嘗試女鞋網批。在他的帶動下,目前,幸福街有幾十家商戶開始網批女鞋。“今后我們將多元化發展,除了男鞋,女鞋、童鞋等產品也可以納入批發名錄。”小李介紹。
產品多元化只是轉型的方向之一。去年10月,“1688泉州市幸福街批發市場”正式上線,近千家泉州本土網商集體簽約入駐該平臺。“‘1688泉州市幸福街批發市場’是設立在1688平臺的一個全品類頻道,全國的分銷商都能通過該頻道看到泉州的各類商品。”張文革說,“通過這個頻道,可以讓幸福街的商家二次抱團,拓寬銷售渠道。未來,借助1688平臺,可以把泉州的產品更好地批量銷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
跨海求生,正是幸福街再次轉型的一個發展方向。除了牽手阿里巴巴,近年來,臨江街道等也在不斷發力,扶持幸福街跨境電商發展。
福建正域跨境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是跨境電商平臺典型代表。正域公司2018年度交易量70.37萬件,全年通關總額1092.81萬美元,其中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通關交易額950.21萬美元。
2016年,臨江街道支持福建正域跨境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創建的Forudesigns平臺上線。通過該平臺,可實現在線設計、單件定制、在線銷售三大功能。目前,Forudesigns平臺產品已覆蓋鞋服類、箱包類、家居用品類、電子配件類等70多個品類。
“隨著跨境電商平臺不斷搭建,這兩年,幸福街一些商戶從‘雙十一’轉戰到國外‘黑五’等電商購物節,轉型做跨境。跨境市場更廣闊,利潤空間也更大,但競爭也會愈加激烈。今后如何發展,還需不斷思考。”幸福街電商行業有關人士表示。(記者 黃瓊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