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秋蚊子”的活躍,登革熱進入高發期。登革熱是由蚊子叮咬人傳播登革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發熱傳染病,該病流行季節為夏秋季(即每年的5-10月份),傳播迅速,發病率高,容易出現暴發流行。登革熱可防可控,最有效措施是防蚊滅蚊。
據了解,9月17日起,泉州市鯉城區衛健局工作人員組成9個登革熱防控工作小組,按照登革熱應急處置工作安排,分片包干,每3個小組組成一支小分隊入駐重點防控社區,在每個社區蹲點防控2天。“每支小分隊以街道辦事處為主導,區疾控中心為指導,社區居委會人員協同。”
目前,防控小分隊已入駐江南街道明光社區、開元街道泉山社區、東升社區等重點防控社區,開展預防登革熱工作。“如果室內有種養水生植物,要勤換水,不然很容易滋生蚊蟲。”“廢舊空罐子、瓶子、一次性飯盒等容易積水器皿要及時清理掉。”工作人員進居入戶手把手教居民定期清倒積水、清理盆罐、清除蚊蟲孳生地等,同時給居民講解登革熱防控及防蚊滅蚊知識。
“防控登革熱需要全民參與!”鯉城區衛健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登革熱防控重在控制蚊媒密度,下一步將繼續實行責任制,嚴格執行片區管理制度,動員群眾,加強群眾健康教育,利用多種途徑向公眾開展防蚊滅蚊知識宣傳,加強正面引導,提高防病意識,全力做好登革熱疫情防控工作。
那么,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防控登革熱呢?
滅蚊、清除蚊蟲孳生地、防止蚊子叮咬是預防登革熱傳播的關鍵,居民要做到以下幾點:
1.清除或倒置室外各種閑置的可積水容器:如放在戶外、陽臺、天臺閑置廢棄的花盆、缸罐、輪胎、可積水容器等。
2.室內種養的水生植物(如富貴竹、萬年青等)應每隔5-7天洗瓶換水、清洗根須。登革熱流行期間應避免種養水生植物,如必須種養則改為用泥、沙種養。
3.保持室內外花盆托盤無積水,如有積水應隨時清理干凈。
4.大力整治室外環境衛生,疏通下水道,鏟除雜草,及時清除各種無用積水如溝渠、天臺等地面積水,填塞竹節樹洞等。
5.午睡或晚上休息應掛蚊帳,到公園、街邊等露天場所活動應注意采取防蚊措施,最好穿淺色長衫長褲,身體裸露部位要涂上防蚊水、花露水等防蚊產品,防止蚊蟲叮咬。一旦有上述發熱、疼痛等不適癥狀應及時就醫,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以免傳染給家人。
(記者 陳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