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經過市區崇福寺口的市民總會被一堵彩繪長墻吸引住。這堵原本殘破的50米舊墻,經過開元街道梅峰社區“美容”,添上了19幅精美墻繪,變成一堵“移風易俗文化墻”。
“你看,這幅圖畫得不錯,挺生動!”
“這幅也很好看呀,不用看文字我都知道講什么。”
舊墻新生
成社區“顏值”擔當
誰也沒想到,原本坑坑洼洼、滿目瘡痍的舊墻,有朝一日會成為社區“顏值擔當”。
“這堵磚墻建了有二十幾年,改造前墻上總會有一些小廣告,非常雜亂,墻角還經常堆放著生活垃圾。”梅峰社區居委會主任林月如告訴記者,今年5月份社區決定對這堵墻進行改造。
說干就干。今年7月,每到傍晚工作人員就會在這堵墻上作畫。社區居民吳麗玉就住在舊墻對面,她對這堵舊墻的“新生”充滿期待,甚至每天義務前來提供照明。
一直到9月,19幅墻繪終于完工。“血濃于水 孝敬長輩”、“文明生活 抵制賭博”、“助人為樂,弘揚美德”……19個主題,融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移風易俗等內容。
墻上小課堂
弘揚新風好渠道
“每天打開門第一眼可以看到這堵墻,心情非常舒暢。”社區大多數居民和吳麗玉心情相似,對這堵“新墻”格外呵護,墻角的垃圾少了,墻上也再無小廣告。
這些出門可見的墻繪,猶如小貼士,時刻提醒著社區居民。這其中,吳麗玉最喜歡“喜事儉辦”“助人為樂”這兩幅主題畫,她說:“提倡喜事儉辦是非常好的,每個家庭可以節約不少開支。”
吳麗玉一家亦是移風易俗的踐行者,“我很早以前就和女兒女婿說,將來我百年后,不需要大操大辦。”女兒女婿不僅支持吳麗玉的想法,而且十分孝順,知道她喜歡唱歌,去年女兒女婿把家中的房間改成練歌房,讓她能在家中唱歌。
舊墻所在的位置是通往崇福寺的主要道路之一,“以前游客走到這都是直奔崇福寺,很快就過去了,現在不一樣了,走這條進路游客會慢慢的參觀前進。”附近商家陳秋月告訴記者,環境好了,她做生意也舒心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