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泰街道有一段長1750米的防洪渠——田洋溝,位于下店溪的中下游,流經下店、路邊、五星三個社區,涉及約300戶居民。此前因種種原因,田洋溝淤泥堆積,溝里的水變成黑臭死水,令居民苦不堪言。經過半年的整治,田洋溝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泥沙淤積 田洋溝變臭水溝
“泥沙隨雨水從紫帽山那沖刷過來,日積月累,泥沙淤積,水流動慢,水體就開始發臭、發黑。”常泰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林菁告訴記者,溝內還長出許多雜草,蚊蟲滋生,而且一遇到暴雨天,田洋溝水量暴漲還會倒灌到居民家中,居民對此頗有怨言。
泥沙淤積還導致田洋溝越變越“高”,越變越窄,加上居民生活污水直排,使得水體越來越臭,問題日益凸顯。今年,田洋溝整治被列入2018年度鯉城區黑臭水體重點整治項目,區委書記黃陽春、區長許宏程多次批示并到現場督促項目建設加快推進。
今年6月11日,田洋溝整治全面啟動。
歷時半年 奏響整治“三步曲”
“清淤是田洋溝整治的首要任務,不僅要清理淤泥,還包括水底的生活垃圾、枯枝等,溝內的雜草也要全部清除。”常泰街道辦事處城管辦主任吳新恭介紹說,施工方采用人機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清淤,歷時20天,清理出淤泥近4200立方,清理深度達30至50厘米。
同時鋪設截污管道,將居民和企業排放的污水接入到市政排污管網,“原本管道要下埋,施工時發現周邊建筑的地基較淺,擔心地基下陷,趕緊調整方案,將截污管道架設在外部。”吳新恭介紹說,此次整治共鋪設截污管道750米。
水體流速過慢是導致變死水、水體黑臭的“元兇”,為此,在進行底部硬化施工時,施工方特意對田洋溝底部高度進行適度調整,帶動水體流動。且一側較低,泥沙淤積、沉淀于此,也便于日后清理。
目前,田洋溝整治工程建設已基本完工,田洋溝煥發新面貌,告別黑臭,一渠死水如今變成潺潺流水。“變化太大了,以前經過這里都要捂著鼻子,現在看著都舒服。”居民劉女士表示。
“整治只是一個開始,還要通過日常維護,才能徹底改變田洋溝。”林菁介紹,目前,常泰街道已聘請專職保潔人員,每周一、三、五負責清掃田洋溝,“不僅要做水面保潔,比如垃圾清理,還有底部水泥板新長出的青苔、淤積的新泥沙也要清除。”同時發揮社區衛生、綜治、環保網格員的作用,加強日常巡查,加強對溝邊居民、企業的引導和教育,共同維護田洋溝的整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