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在政策推動、環境營造、產業支撐諸多因素影響下,2017年泉州電子商務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單。全市電子商務交易總額突破4000億元,比增42%,連續三年保持全國第7位、全省首位。而在鯉城,也有一條街道,憑借著電商發展刷足存在感。
據統計,2017年“雙十一”當天,臨江街道轄區電商企業銷售額突破4.8億元,比增18.7%。其中電商總部150家電商企業全網銷售訂單45萬余單,銷售額突破3億元,比增18%。
1、轉型:從鞋業一條街到試水網絡銷售
2017年“雙十一”,幸福網店商城人頭攢動
2017年“雙十一”,幸福網店商城創下了傲人的業績:商城1200多家電商商戶全網銷售訂單300萬余單,銷售額突破1.8億元,比增20%!很多人或許不知道,位于鯉城臨江街道的福建省首家網店商城,前身是一條鞋業街。
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興起成型,幸福鞋業一條街曾經紅火一時。2008年,隨著舊車站外遷和其他區域制鞋業的興起,幸福街日漸沒落,以前的車水馬龍變成了門庭冷落。這一年,金融危機、網購市場的風起云涌,給幸福街商戶的信心帶來打擊。
為了擺脫困境,臨江街道扭轉思路,引導轄區一些傳統的批發商戶開始嘗試網絡銷售逐漸轉型,并于2009年創辦了福建省首家網店商城——幸福網店商城。
從實體批發到網絡批發,再到“實體+網店”的經營模式,在幸福網店商城的引導下,商戶們重新煥發活力。幾年發展下來,幸福網店商城內注冊商標2000多枚,天貓商家300多家,淘寶商家4000多家,占據了淘寶天貓男鞋類目半壁江山,形成了以“幸福品牌”為主的淘品牌。線下日均配貨訂單達30萬單/天,年銷售額超過100億。
2、升級:從網店商城到“一商城一園區一基地”
位于義全街縱橫大廈的豐澤供銷大樓,是臨江街道打造的幸福電商園,這棟大樓整體改造面積達1.75萬平方米, 1-4層擬改造成電子商務店面,5-10層擬引入企業總部打造高級辦公寫字樓,并配套建設停車場,可容納300多家電商企業,并計劃引入8-10家企業總部,預計年營業額可達10億元以上。投入使用后,將進一步充實幸福街商圈電商載體,是臨江街道創建第二批省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園區)的創新之舉。
為了夯實電商發展基礎,開拓電商市場,臨江街道頻頻出招:牽頭發起成立泉州市網絡零售協會,為幸福街所有電商提供商品推廣、美工設計、培訓輔導、物流倉儲、金融擔保、稅務開票、知識產權代理等全方位服務。推行“互聯網+實力產業群”項目,與阿里巴巴簽署泉州市品控服務商合作協議,成為阿里巴巴在全國的首個試點……
如今,臨江街道已成功打造“一商城、一園區、一基地”格局,電商發展迅猛。以電商總部基地為例,已招商入駐國內外知名品牌花花公子、吉普、駱駝、意大利阿瑪尼、紐巴倫、新巴倫、迪賽吉普、索克尼、馬可維奇等中小微電商企業150家,市場日均線上發貨量5萬單左右,日均線上成交金額250萬,市場日均人流800人次。基地內地下室流水線配套建設的物流分撥中心,引入四通一達、順豐、EMS等快遞企業。
3、飛躍:從電商基地到跨境開拓市場
2015年6月10日,電商業的又一個“春天”來了。這一天,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借著這股春風,臨江街道再次發力,扶持電商企業“開枝散葉”到了境外。
著力點之一,就是搭建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跨境電子商務O2O平臺“海絲貿易網”,為入駐商家開拓海外市場提供一站式交易服務。海絲貿易網平臺現設有美國和南非兩個分站點,在南非站點設有“中國泉州—鯉城品牌專區”,推動鯉城家居工藝品、家居飾品、鞋服箱包等適合出口的品牌企業“走出去”。據公司預計,南非“中國泉州—鯉城品牌專區”2017年下半年-2018年上半年創造的出出口交易額可達1.5億美元,為鯉城區創造稅收1千萬美元。
另一個著力點,是開發個性定制跨境電商平臺。Forudesigns平臺于2016年9月上線,首創D2M2C(D:設計師、M:制造端、C:消費者)模式,實現在線設計、單件定制、在線銷售三大功能,為全球有設計靈感的創作者提供零成本創業的跨境設計+電商的在線平臺,也為有定制需求的消費者提供個性化產品。目前Forudesigns平臺產品已覆蓋鞋服類、箱包類、家居用品類、電子配件類等70多個品類,從最簡單的手機殼、電腦包,再到時尚女包、鞋子等。
雖然新的挑戰不斷涌現,但在政策的帶動下,電商市場正在蓬勃發展。未來,臨江街道將進一步搶抓時機,加強對電商企業的服務引導,擴大電商示范企業的創建規模,發揮電子商務示范建設成效,培育一批本土優秀電商企業、電商領軍人物。(來源:臨江街道 記者 莊瑋瑜 實習生 李政丨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