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日前,鯉城區委組織部、區委黨校連續舉辦兩期鯉城區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專題研討班。鯉城區委書記黃陽春高度重視,親自審定培訓方案,提出了具體要求,并分別為兩期專題研討班作主題報告。通過主題報告、專題教學、分組研討等方式,全體學員結合十九大精神、區委書記黃陽春的主題報告和自身的工作實際進行深入研討,就如何推動黨的十九大精神在鯉城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積極建言獻策,達到了預期的效果。現將部分學員的研討內容摘編如下,供全區黨員干部參考借鑒。
江南街道黨工委書記伍伯偉
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江南新區崛起,以新思想為統領。打造城市化黨建亮點品牌,發揮黨建引領帶動作用;做大做強工業經濟,發掘和培育新興產業;創新社會管理和城市建設,提升新區城市景觀,推進新區城市化進程;抓好精準融資,加大民生投入,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浮橋街道黨工委書記林金苗
學習宣傳貫徹好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到具體工作,就是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持續抓好黨建工作,特別是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擬著手構建浮橋智能化黨建平臺,打造具有浮橋特色的黨建品牌。要以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為契機,補齊民生短板,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浮橋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迫切需要。
金龍街道黨工委書記陳志慧
加快經濟發展“只爭朝夕”。我們將緊扣金龍街道實際,不斷加快“高新產業+現代服務業強街”建設步伐,扶優扶強鴻榮輕工等龍頭企業,跟蹤服務好眾益太陽能、漢威機械等高端生產研發項目,培育和提升海天汽車城、水果交易中心等專業市場,不斷釋放金龍發展的新動能。推動城市建設“時不我待”。要按照“五個一批”要求,加快推動站前大道中段西側片區、龍嶺片區等城市更新升級項目,抓緊乘勢解決江南經濟適用房配套小學項目征遷掃尾難題,提升轄區城市化水平。
區農林水局黨組書記、局長許旭川
加大農業工作力度,抓好水土污染防治;確保食品安全,抓好食品安全檢驗檢疫;加強森林保護,確保森林保有量,抓好松線蟲病防治,抓好森林防火;保護水資源,加強黑臭水體治理;加強漁業管理。
區委黨校常務副校長陳榮彬
要把黨的十九大精神納入黨校、行政學校的所有課程,作為干部教育培訓的必修課。在干部培訓方面,要創新教學設計,強化專題設置,推動黨的十九大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在理論建設方面,要加強理論總結和理論研究,有的放矢,深入闡釋黨的十九大中的理論創新成果。把廣大干部群眾關心的政策作為重點宣講內容,深入基層一線。在宣講的同時,開展調查研究,傾聽廣大干部群眾心聲,切實把黨的十九大精神講全、講透、講明白,力爭把黨的政策、黨的意志、黨的溫暖傳達到百姓的心頭,讓黨的十九大精神播撒在基層干部群眾的心間,并化為行動,落到實處。
區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呂國慶
要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統領加強統計工作:以新思想為統領,加強業務培訓工作;增強使命感,認真落實新時代、新征程、新階段對統計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圍繞大局服務中心工作;完善統計制度改革,認真完成2018年經濟普查工作。
區委文明辦主任連潔
文明工作只有以人民為中心,注重創新提質、特色趕超,結合人民群眾對社會的多樣化需求,建設人民滿意的文明城市。要通過我們的努力,讓人民群眾感受生活的安逸,增強獲得感,為鯉城的有序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
區經信局黨組書記、局長黃曉方
當前鯉城區工業經濟發展內外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要堅持以新發展理念指導產業發展新實踐,以創建“中國制造2025”城市試點示范為契機,對接《泉州制造2025發展綱要》,以產業共生、協同創新、智能制造、品牌升級、服務增值、綠色發展為導向,大力推動制造業集群化、品牌化、科技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大力推進工業生產方式、發展模式、增長動力、空間布局的轉變突破。
區信訪局黨支部書記、局長何開榮
信訪工作要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強調依法信訪,要努力培養信訪工作人員和上訪群眾的法治思維和法治意識。加強部門溝通,形成合力,切實為信訪群眾解決合理合法訴求。堅持依法定位,落實中央精神,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做好本職工作,維護群眾合法利益。耐心細致,規范辦理,做到精準答復,防止小問題變成大問題。積極探索,建立信訪平臺,利用多媒體宣傳陽光信訪,依法化解信訪積案。
區人大華僑民宗委主任李寶山
作為宗教工作者,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圍繞新思想、新要求,認真落實好黨的宗教工作:結合鯉城宗教工作實際,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創新推進鯉城民族宗教工作;細化宗教工作基本方針,支持宗教思想建設和宗教活動,積極推進宗教中國化;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開創宗教工作新境界。
區紀委信訪室主任、正科級紀檢監察員劉雋永
紀檢干部要立足實際,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要保證訴求有效反映,完善工作機制,暢通工作渠道;要做好排查摸底,深入研判,化解疑難雜癥;要加強引導,強化宣傳,依法依規開展工作,全面構筑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體系,為鯉城構建積極健康的政治生態提供堅強的制度保障。(來源 | 鯉城區委黨校、區行政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