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突出產業創新提效益。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依托創新鏈提升價值鏈,重點實施總投資13.89億元的產業項目13個,推動產業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爭創產業競爭新優勢。著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圍繞建設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和微波通信產業基地目標,加快總投資近30億元的鉑陽精工、火炬電子、鈞石能源、眾益太陽能等7個光電信息產業龍頭項目建設,扶優扶強泰克、鐵通等微波通信龍頭企業,努力擴大優勢產能,提高電子信息產業規模化水平,力爭2016年高新電子信息產業保持兩位數增長。著力構建新興業態平臺,以高新區金融服務中心和轄區各類商務樓宇為重點,加快發展第三方支付、網絡信貸和眾籌等互聯網金融新興業態,壯大海西金融超市、匯鑫小貸互聯網金融試點等一批金融服務平臺。以爭創省級電子商務發展示范區為目標,積極創建電子商務發展示范平臺,推進總投資近20億元的電子商務總部基地、海天時尚夢工廠、佰源互聯網+智能綜合交易平臺、泉州市網商(虛擬)產業園鯉城分園區等電子商務園區建設,集聚培育一批優質電子商務示范企業,力爭全年全區限上電子商務零售額突破16億元。強化政府引導,建設一批低成本、便利化的眾創空間,精心培育中小微企業創業園、高新區創客夢工廠等,實現創新與創業、線上與線下、孵化與投資相結合,為小微創新企業和個人創業提供開放式綜合服務平臺。著力提升發展商貿服務業,圍繞打造泉州中心城區現代商貿服務中心,重點推進溫陵商貿中心商貿區、開元盛世廣場、中駿商城等現代商貿樓宇建設,加快濱江總部經濟區總部樓宇建設;推進南環路汽車貿易走廊、水果批發市場、九一路IT一條街等專業市場做大規模、轉型升級,加快新門街、中山南路、新華路等街區業態更新,努力構筑以核心商圈為主導、專業街市為特色、樓宇經濟和總部經濟為引擎的現代商業體系。
二是突出技術創新換空間。實施智能制造創新工程,積極推進“泉州制造2025”和“數控一代”創新示范,大力培育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數控一代”示范產品,重點抓好梅洋塑膠等10家示范點(生產線)建設,實施智能制造項目6個,爭取10家企業列入省級兩化融合試點。實施新一輪技改提升工程,推進企業技術改造,加快轉型升級,重點抓好七星電氣、佰源機械、華盛機械、華碩實業等一批重點技改項目投產達效,力爭新增年產值12.69億元。鼓勵首臺(套)裝備的使用和新技術首購首用,開展核心設備更新和升級換代行動,力爭更多傳統產業的核心裝備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實施創新型企業培育工程,壯大創新企業群體,力爭全年培育高新技術企業2家、科技小巨人企業2家。
三是突出模式創新拓市場。發展“私人定制”生產模式,鼓勵紡織鞋服等傳統優勢企業運用好大數據面向個性化、定制化消費需求,深化電子商務應用,推進設計研發、生產制造和供應鏈管理等關鍵環節服務創新,擴展產品消費市場;推廣傳統企業轉型線上、平臺企業布局線下、線上線下互動的新興消費模式,鼓勵鯉城產品在國內外知名電商平臺和本土平臺展示、展銷,打造“互聯網+”鯉城制造品牌,發展網訂店取、網訂店送等新興配送模式,促進企業商業模式創新。鼓勵電子商務企業走出去建立海外營銷渠道,創立自有品牌,提升電商企業跨境經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