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師書信勾起收藏興趣 惠安陳炎平收藏30年
陳炎平收藏的綵針,是惠女出嫁時戴的,至死陪葬
海都網—海峽都市報訊 “山鄉風俗諄古……女子裝束更古,豈惟清初或是千數百年之遺風。”這是1935年,弘一法師在惠安凈峰寫給友人的書信片斷。就因為看到這些,81歲的惠安人陳炎平很想知道,弘一法師所見的惠東女服飾,究竟是什么樣的,并四處搜羅。
一晃30多年過去,他收藏了數十件清末民初的惠東女服飾。那個年代注重頭飾,做工精美,老陳每每把玩,珍惜不已。
望子成龍頭飾
弘一法師書信
勾起收藏興趣
老陳今年81歲,是惠安縣凈峰鎮蓮峰村人,曾當過小學教師、軍人。1980年,他收到親戚從新加坡寄來的書,里面有篇文章寫道,弘一法師曾來過惠安凈峰寺。
此前,老陳對此一無所知,看了文章很感興趣,開始收集弘一法師在凈峰的相關資料和物件。當時的惠安縣文化館館長陸昭環鼓勵他在凈峰創建一個弘一法師紀念館,老陳答應下來。
在此過程中,他又喜歡上了收藏惠東女服飾。這源于他在弘一法師的一封書信手稿中讀到:“山鄉風俗諄古,男業木土石工女任耕田挑擔,男四十歲以上多有辮發者,女子裝束更古,豈惟清初或是千數百年之遺風……”那時,他很想知道弘一法師看到的惠東女子裝束究竟是什么樣子,于是在惠安凈峰和小岞四處搜羅。
“家家戶戶去問,特別是村里的金銀加工店,我不斷地叮囑老板,如果有這種比較老的首飾,一定要給我留著。”老陳說,“有時別人不肯賣,我就跟他們講,這種東西要有人收藏才能體現價值,經不住我幾次勸說,對方就肯賣給我了,不過要加點錢,哈哈!”
而小岞、凈峰等地,后代子孫給先人拾墓,往往能尋得幾件寶貝。老陳知道后都會不惜代價,請求對方出讓。
每次得到一件新的藏品,老陳都小心擦拭、包好,生怕弄折。有時,他也會請當地一些專家到家里來鑒寶,分享心得。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