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讓學生早日搬遷 鋼結構教學樓新學期前完工
怎樣才能既讓學生在舒適的環境中求學,又不會在將來的庫區淹沒中造成較大浪費?
兩校重啟校安工程,這個看似矛盾的問題就擺在了面前。為此,今年5月,在掛鉤市領導的帶隊下,市教育局、規劃局、住建局、水利局以及安溪縣委、縣政府、所在地鄉鎮等的相關負責人共同踏訪實地,研究對策。
在反復商討下,大家形成一致意見——建設鋼結構的教學樓。這種新工藝建設的教學樓,施工時間短,且能確保安全舒適等工程要求,庫區建設時還可大部分回收再利用。
6月26日,學生們考完試后的第二天,工程隊就進駐學校展開全面施工。記者了解到,為了能趕上新學期開學,施工招投標工作采取了紀委監督的特事特辦做法;施工過程中采用了預制石膏磚等新型建材,“不僅有隔音隔熱抗震防水等功能,而且極大縮短了施工時間”。不僅如此,市、縣、鄉三級還定期到現場敦促進度,協調解決問題。
經過兩個月的緊張施工,8月29日,兩個學校的鋼結構教學樓完工交付使用。經過充分的清潔整理工作之后,8月31日,新教學樓迎來了前來報名的500余名小學生。
從揪心到安心歡心
群眾舉例對比說滿意
校安工程的完成,影響的不光是500多名小學生和他們的家庭。更多當地群眾,對教育實踐活動的實效,有了感性而深刻的認識。
“以前是夏天不散熱,冬天不保暖;上課不隔音,下雨就像敲鑼打鼓。”劍斗鎮仙榮村村支書黃勝加告訴記者,在活動板房內上課,學生的求學環境較為艱苦,讓家長和老師們很揪心。
“兩個月中,看著鋼結構教學樓從地下三米的地基中拔地而起,安全堅固、美觀舒適,大家的揪心,慢慢變成了安心和歡心。”黃勝加說,不少老人家甚至自發隔三岔五看看進展,都豎起大拇指給這個工程點贊。(記者 孫燦芬 文/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