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鼎市引種的海水稻“勝秈1號”在太姥山鎮樟岐村鹽堿地(跳魚田)海水稻引種高產栽培示范片開鐮收割,標志著鹽堿地首次引種海水稻新品種取得成功。
在收割現場,170畝的海水稻田連成一片,工作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隨機選取3處高、中、低產量稻田,對水稻株行距、株高、有效稻穗等數據進行測量;對選定的田地進行收割、脫粒、稱重,統計分析各項數據,預測今年水稻種植情況。
“通過試種發現,‘勝秈1號’表現為分蘗率強、枝干強壯等特點,驗收測產后,產量在300公斤至375公斤間。我們將繼續引進更耐鹽的品種試驗,成功后進行推廣示范種植。”省級科技特派員闕玉林說。
種子被譽為農業的“芯片”,海水稻在福鼎成功引種,將極大提高福鼎23000余畝鹽堿地的土地利用率,增加糧食產量,也為福鼎耕地“非糧化”“稻魚共生試驗”“耕地占補平衡”等方面打下堅實基礎。(閩東日報記者 張文奎 通訊員 繆起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