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真是逃過一劫!”福安市的李大爺因誤食毒蘑菇中毒,日前康復出院的他,仍是心有余悸。而他,已是閩東醫院重癥醫學科這段時間以來收治的第6名誤食毒蘑菇患者了。醫生提醒,市民盡量不要在野外采食野菇,以免食物中毒,一旦發生中毒現象,應立即催吐,并帶上所吃的蘑菇樣品前往醫院治療。
野生蘑菇生長旺季蘑菇中毒事件頻發
經過幾場大雨洗禮的福安,山上長出了不少蘑菇。這讓福安市素來愛吃蘑菇的李大爺“蠢蠢欲動”了。于是,他便獨自一人到附近的山上采摘。
“那些蘑菇口感很好,沒等老伴回家,我就全部吃完了。”本想飽餐一頓的李大爺,怎么也沒有想到,竟然就是這些好看的野生蘑菇把他送進了醫院。李大爺回憶,大概半小時后,他開始覺得想吐,后來的事情就不記得了。還好李大爺的老伴發現早,趕緊叫來120急救車把他送至閩東醫院。
“李大爺是因‘重度毒蕈中毒’入院,入院后經過洗胃、血液凈化等系列治療,目前已康復出院。”閩東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醫師顧凌說,目前正是野生蘑菇生長旺季,但由此造成的食用蘑菇中毒悲劇也頻頻發生。李大爺已是他們科室收治的第6名誤食毒蘑菇患者了。食用毒蘑菇的早期會出現惡心、嘔吐、嚴重腹瀉等癥狀,病情加重后會出現腎功能衰竭、呼吸系統衰竭,最后導致多臟器功能衰竭,極有可能導致死亡。
萬一中毒記得帶著毒蘑菇上醫院
那么,誤食毒蘑菇后該如何有效進行急救呢?
“毒蘑菇中所含的毒素毒性穩定,一般烹調方法根本無法破壞其毒性成分,而且人中毒后死亡率很高。為口腹之欲而以身涉險,實在不劃算。”顧凌提醒市民,野外的蘑菇種類繁多,很難從外表上判斷蘑菇是否有毒。因此,山上的野蘑菇不要隨便采食,以免發生意外。
顧凌表示,萬一出現中毒癥狀,首先,要迅速呼叫救護車,在等待救護車期間,為防止脫水,最好讓患者飲用加入少量食鹽和食用糖的糖鹽水。其次,要進行催吐,可用手指、筷子等刺激咽喉部,促使病人嘔吐,以減少毒素的吸收。對于已發生昏迷的患者不要強行向其口內灌水,防止窒息。
此外,顧凌特別提醒,市民上醫院時,要記得把毒蘑菇一起帶到醫院,方便醫生辨別蘑菇種類,對癥下藥。
醫生教您識別毒蘑菇
我國毒蘑菇約有100多種,引起人嚴重中毒的有10余種,分布廣泛。據顧凌介紹,目前確定毒性較強的蘑菇毒素主要有鵝膏肽類毒素(毒肽、毒傘肽)、鵝膏毒蠅堿、光蓋傘素、鹿花毒素、奧來毒素。此類蘑菇的主要特點:擔子果傘狀、肉質,菌蓋常被各式菌幕殘余,有菌托(有時菌托不明顯,成為菌柄膨大的基部)、有或沒有菌環,菌褶白色,地生,常與殼斗科的植物共生。環柄菇類的特點是長在有雜草等腐爛有機物的地上,菌褶通常為白色、淺黃色至淡黃綠色,有明顯的菌環。長在牛馬等畜糞上的蘑菇,毒菌的比例也相當大。(記者 吳寧寧 通訊員 萬鑫 施云弟)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以“食”為媒 沙縣小吃亮相國家部委2025-04-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