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出國務工三思后行
【案例】楊某是一名有多年瓦工經驗的手藝人,在看到一家中介公司高薪招聘人員到美國從事建筑業的廣告后,萌生了到國外務工的念頭。在向中介交納6萬元費用后,楊某登上了飛往美國的飛機。不想這家中介公司根本不具備對外勞務合作經營資格,而且沒有按規定給楊某辦理相應的工作簽證。楊某實際上成了“打黑工”,工作時間被延長,而工資卻遠遠低于之前在國內得到的承諾。不想繼續這樣下去的楊某,只好選擇提前回國,不僅沒有圓淘金夢,反而賠了不少錢。
【提醒】近年來,出國從事勞務活動的中國公民逐年增多,部分中介利用勞務人員急于出國打工賺錢的心理和法律知識欠缺的弱點,通過虛假宣傳吸引務工人員報名,有的中介甚至不具備相關資質。出國后勞務人員可能從事與中介所說不同的工作,工資待遇也與承諾不符。外交部領事保護中心提醒有出國務工計劃的人員注意以下事項:
1、甄別中介。一定要選擇有合法經營出國勞務業務資質的公司來辦理相關的出國勞務手續,不要盲目聽信非法中介機構鼓吹在國外可以享受高工資、高福利的待遇,更不要被他們所謂的“有關系”“有渠道”所忽悠。
2、簽訂合同。部分勞務人員法律意識較淡薄,僅與中介達成口頭協議,而不簽訂合同。殊不知,一旦發生糾紛,正規合同才是勞務人員維護自身權益的重要武器。簽訂合同時,要仔細閱讀合同內容,特別是有關工資、計酬方式及福利等條款,要求中介公司將口頭承諾的條件一并寫進合同,防止日后出現糾紛。
3、合法出境。不要輕信中介先以旅游身份出境,再在當地轉為工作身份的許諾。以非勞務簽證的方式出國的勞務者,由于居留身份非法,權益很難得到保障,很可能被當地執法部門查處甚至遣返。因此,一定要辦理務工目的地要求的相應簽證,合法出境。
4、入鄉隨俗。出國前了解務工地的法律法規和風俗習慣,做到心中有數。遵守當地法律法規,尊重當地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避免因不了解情況或無心之舉引起誤會甚至沖突,損害自身利益。
5、依法維權。如果與中介或雇主發生糾紛,應及時向經辦相關手續的機構反映,或向當地政府勞工事務部門投訴。維權時要注意提供合同等相關證據,尊重當地有關部門的裁決。遇事冷靜,不要采取過激行為,以免“有理變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