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俄羅斯時,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發表題為《順應時代前進潮流促進世界和平發展》的演講,主張各國應該共同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各國和各國人民應該“共同享受尊嚴”“共同享受發展成果”“共同享受安全保障”。這一宣示,闡明了中國新一屆領導人的外交理念和對國際關系的立場見解,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三個共享”是中國在對當前國際形勢作出科學判斷的基礎上,為推動建立新型國際關系,在政治、經濟和安全層面提出的政策主張。
進入21世紀第二個10年,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流,但世界并不太平。有的西方國家罔顧國際法和國際道義,對他國內政指手畫腳,甚至大打出手,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的后續影響至今未來消除,西方國家對中東北非內政的粗暴干涉造成了這些地區的持續動蕩;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繼續顯現,形形色色的保護主義明顯升溫,有些發達國家采取貨幣貶值等手段轉嫁危機、以鄰為壑的做法,不但對他國經濟造成沖擊,也嚴重沖擊了當前國際經濟秩序;與此同時,國際安全形勢更趨嚴峻,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安全問題的綜合性、復雜性、多變性顯著增強。
在這樣的國際形勢下,中國怎么想、中國怎么做,就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三個共享”的重要論斷,就是中國領導人在深刻把握國際環境新特點新趨勢的基礎上,倡導建立政治上平等互信、經濟上互利共贏、安全上合作協商的新型國家交往模式,向世界傳達了中國人民對于新的國際新秩序的期待,有助于促成當前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朝著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三個共享”是對中國外交原則的繼承和發揚,是適應中國不斷提升的國際地位的最新外交理論成果。長期以來,中國一直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尊重他國政府和人民的政治選擇,不干涉別國內政。在國際經濟合作上,中國一直堅持平等互利、合作共贏,共同促進經濟共同發展。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面對西方國家的金融沖擊,中國挺身而出,與其他東亞及東南亞國家并肩作戰,展示出中國負責任、講信義的國家形象。近幾年,中國的經濟發展給世界經濟的貢獻超過了50%。對于國際安全問題,中國一直以來堅持在聯合國安理會的框架下通過對話和平解決沖突與分歧,并在朝核危機、伊核危機以及巴以和談等重大安全問題上發揮了積極的影響,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安全提供了正能量。
“三個共享”是在繼承和發揚我國的外交原則的基礎上,對新時期中國主張和力行的平等互信、包容互鑒、合作共贏的外交方針的再宣示,也是適應中國不斷發展提升地位的最新外交理論成果,將為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注入了強大的正能量。
“三個共享”是中國治國理政經驗的拓展和延伸,體現了中國內外政策的統一。習近平主席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中強調,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這兩個不同場合關于“共享”的表述,體現了中國治國理政和發展對外關系的有機統一,體現了中國內外政策的統一。
人類發展的步伐已經由“民族歷史”跨越到“世界歷史”發展階段,在中國這樣一個相對落后的東方大國實現現代化,在人類發展史上是未曾有過的,是對世界了不起的貢獻。中國始終不渝地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以自己的發展促進各國共同發展。實現中國夢,將使更多的國家從中國的發展中受益。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不僅是要把世界的機遇轉變為中國的機遇,也是要把中國的機遇變成世界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