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詞】
2016年4月19日,農歷谷雨。雨生百谷,這是一年之中播種移苗的最佳時節。
【字幕】2016年4月20日北京習主席視察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
【解說詞】
第二天,一身綠色迷彩的習近平視察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首次以“軍委聯指總指揮”的身份出現在公眾視野。
中央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軍隊聯合作戰指揮體制在希望的春天里,抽枝發芽。
衛國戰爭之初,面對德國法西斯的閃擊戰,蘇軍一敗再敗。
時任蘇軍總參謀長的朱可夫回憶:“在那些日子里,總參謀部總是落后,總是延誤時間,總是采取過時的決定。”斯大林追問:“為什么總是落后?”朱可夫回答:“我們現行的這種指揮體制,不落后是不可能的!”
軍隊能不能打仗、能不能打勝仗,指揮是一個決定性因素。
習近平說:“建立健全軍委聯合作戰指揮機構和戰區聯合作戰指揮體制,要有緊迫感,不能久拖不決。”
緊迫憂思,凸顯深遠戰略考量。加快建立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成為改革的重中之重。
【同期】軍委聯合參謀部副參謀長馬宜明
建立健全軍委、戰區兩級聯合作戰指揮機構,構建了平戰一體、常態運行、專司主營、精干高效的戰略戰役指揮體系,重塑了人民軍隊的指揮架構,使人民軍隊聯合作戰指揮體制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解說詞】
聯合!聯合!在這個冰雪消融的春天,聯合的戰車陡然提速。
【同期】南部戰區司令員袁譽柏
這次改革把聯合作戰指揮的重心放在戰區,把部隊建設管理的重心放在軍兵種,戰區專司主營,研究打仗,指揮作戰。戰區和軍區雖然只有一字之差,卻存在本質上的差別。
【解說詞】
全系統全要素參與,陸海空天電全維展開,這是中國軍隊新體制下的一次聯合戰役演習。
【同期】東部戰區副司令員兼東部戰區空軍司令員黃國顯
過去軍區也經常搞聯合演習,實際還是臨時“搭班子”,陸軍打天下、唱主角。不突破大陸軍體制,拋棄大陸軍思維,就難以實現真正的聯合作戰、聯合制勝。
【解說詞】
廟算如博弈,落一子而全盤活。
龐大的陸軍,無疑就是改革這盤大棋的一個棋眼。
【字幕】2016年“八一”前夕北京習主席視察新組建的陸軍領導機關
【解說詞】
2016年“八一”前夕,當習近平視察新組建的陸軍領導機關時,我國陸軍轉型的新紀元已經開啟。
【同期】陸軍司令員李作成
這次軍隊改革,陸軍變化非常大,成立了陸軍領導機構。大幅壓減了陸軍規模,調整優化了結構布局,陸軍占全軍總員額的比例降到了50%以下。割肉瘦身是為了轉型重塑,使我們這支體量最大的傳統陸軍,真正成為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新型陸軍。
【解說詞】
成立陸軍領導機構,為軍委機關調整改革創造了條件,為構建聯合作戰指揮體制鋪平了道路,為加速陸軍轉型發展插上了翅膀,起到了“一箭三雕”的作用。
改革首戰定局,“軍委—戰區—部隊”作戰指揮體系和“軍委—軍種—部隊”領導管理體系,立起了人民軍隊新體制的“四梁八柱”。
【字幕】2016年7月26日北京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體學習
【解說詞】
2016年7月26日,中央政治局進行第三十四次集體學習,專門聽取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情況。習近平指出,改革勢頭很好,要再接再厲,扎扎實實把后續改革推向前進。
【字幕】2016年12月2日—3日北京中央軍委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工作會議
【解說詞】
當又一個飄雪的季節來臨,2016年12月2日至3日,中央軍委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工作會議在京召開。
戰鼓催征,又一場攻堅戰開始了。
【字幕】2017年4月18日北京習主席接見新調整組建的84個軍級單位主官
【解說詞】
2017年4月18日,習近平接見全軍新調整組建的84個軍級單位主官。
10天之后,國防部例行記者會披露,陸軍18個集團軍番號撤銷,調整組建后的13個集團軍番號同時公布。
【同期】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楊宇軍
中央軍委決定,以原18個集團軍為基礎,調整組建13個集團軍。
【解說詞】
外電評論,這是中國推進軍事現代化的最新努力,解放軍將改革成為一支實戰化的精銳部隊。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發布的信息,只是中國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的冰山一角。在新調整組建的軍級單位中,還包括海軍、空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中的諸多新型作戰力量。
這是人民軍隊力量體系一次跨時代的全面重塑。
習近平深刻指出,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必須隨著戰爭形態和作戰方式變化而變化,隨著國家戰略需求和軍隊使命任務變化而變化。否則,曾經再強大的軍隊最后也要落伍,甚至不堪一擊。